收入增长率长期低于GDP增长率,意味着GDP的高增长是难以持续的。
近三年以来,我国成功地实现了GDP增长率高于9%和通货膨胀率低于2%的“黄金组合”。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以下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从1997年至今,我国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一直低于GDP的增长率。这一现象在农村表现得更为严重。以2005年为例,
GDP年增长率达到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6%,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增长6.2%。
收入增长率长期低于GDP增长率,意味着GDP的高增长是难以持续的。收入增长偏低,将导致消费增长缓慢。我国的经济增长原本就具有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特征,但是目前我国的资本产出比已经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说明我国的资本利用效率很差;2005年我国的高额贸易顺差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众矢之的,而一旦内需乏力,进口的进一步萎缩将导致贸易顺差变得更加突出。因此,无论是投资还是出口,在长期内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已经非常有限。如果不通过解决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来扩大内需,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前景堪忧。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没有收入增长的经济增长?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是一个分割的市场。城乡之间、东西之间和部门之间存在大量的政策性障碍,这些障碍严重限制了劳动力的流动。建国以来,为了尽快实现工业化,我国建立了严密的户籍制度来限制城市之间劳动力的流动,为资源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户籍制度并没有被及时取消,从而导致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能及时向城市疏散,造成农村失业人口的不断累积。
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打工的限制已经有所放开,农村巨大的失业人口形成了城市非熟练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在这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老板们当然有理由开出低工资。调查资料显示,十年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农民工工资没有实质性增长。此外,农民工涌入城市,对城市非熟练劳动力的就业和工资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冲击,从而恶化了城市居民内部的收入不平等。可以预测,只要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况不发生改变,中国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就很难大幅增长。这一点完全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违背这一规律来制订政策必将背道而驰。例如,如果政府制订针对非熟练劳动力的最低工资,只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失业,以及工人们更加恶劣的工作环境。
那么应该如何克服没有收入增长的经济增长呢?如前所述,我们必须改变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情况。首先,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更快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如果劳动力依然滞留在农村,他们只能形成无效率的失业。而一旦进入城市,即使获得的是报酬很低和环境恶劣的工作,也要比失业更好。事实上,目前城市居民享受的各种福利已经不断缩水,针对农民工建立以收费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会给财政造成太大压力。其次,政府必须加大力气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放商联手攫取农民财富的现象必须得到遏制,确认农民土地所有权和实现农地流转势在必行。免费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投保成本较低的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应该真正得到落实。
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