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开发商任志强近日大吐狂言:“现在出现‘穷人区’和‘富人区’很正常,要让一部分人先住进‘富人区’,以后才能都变成‘富人区’”。与以往一样,媒体对任志强发起了“围剿”。
在我看来,如果媒体举办最诚实人的评比,我会投他一票,因为他一直在说大实话。任志强此次狂言的诚实主要在于两点:其
一,他用“穷人区”和“富人区”的“很正常”表明,改革就是以市场经济机制打破平均主义,既然收入不再平均,并且房地产又遵循供需的市场关系,自然更富有的就买房价更高的房子,同时也有人愿意或只能买房价更低的房子;其二,“富人区”和“穷人区”出现也是改革所带来的最突出的问题,但问题并不是“富人区”和“穷人区”的现状,而是产生的根源、解决问题的措施,以及“富人区”与“穷人区”的发展趋势。
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市场经济之自由竞争的前提,是要给竞争者相对公平的环境,但一些改革却并没有实现这一点。比如个别工厂的管理者把企业搞垮,再廉价买过来,一下子就发了,最后以富人的身份住进了“富人区”;同一家工厂不得不提前退休的员工却只能住在“穷人区”,这就显得不公平了。解决“富人区”和“穷人区”的问题,就需要进一步改革,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这样富裕的人可以买价格更高的房子,并不富裕人也能住得起房子,更重要的是,人要有从“穷人区”向“富人区”移动的希望和路径。
多年前,我们全家刚到国外的时候,朋友带我们参观了当地富人区、中等住宅区。当时,我在学校读学位,太太在餐馆打工,我们参观了富人区,但按我们的收入,只能住在穷人区,全家挤在一个房间里面。几年后,我们从穷人区一间小房搬到了一套中等住宅区的房子。对于我们这样最初没有资产、没有社会关系的留学生,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从穷人区移动到中等住宅区的机会,当然,我们也珍惜这样的机会。美国经济学界将这种从贫穷向富有的移动定义为“收入移动性参数”,此参数最适合考核竞争的公平性。
因此,中国下一步的改革不是要建成完全均等的住宅区,而是在国民整体财富水平提高的同时,要国民拥有从穷人区向富人区移动的希望和途径,即要有不断提高的“收入移动性参数”。
袁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