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十一五”青岛城市建设的发展路径已然确定———未来5年里青岛将着力“夯实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个基础,壮大建筑业、房地产业、勘察设计咨询业三个产业,实现市场化、城镇化、资源节约三个跨越,强化建设法治、人才队伍、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保障”,推动建设事业实现新的腾飞。这是记者从昨天召开
的全市建设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宗和、副市长罗永明、市政协副主席闵祥超出席会议。
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约束性加强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这三大基础环节,将被当作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加强。在城市规划层面,青岛将按照布局均衡、结构合理、发展有序、辐射延伸等原则,科学规划城市框架体系。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约束性不断得到加强,“法定图则”全面推行;完成所有小城镇新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和村庄建设规划,重点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100%。
奥帆赛比赛场馆全面完成综合性国际空港框架基本形成
在城市建设层面,要完成“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城市大框架构筑,组团城区建设进度显著;奥帆赛比赛场馆全面完成,高水平举办比赛;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综合性国际空港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快速路网框架全面形成,路网密度达到1.76公里/平方公里,市政道路超期服役率小于5%;城市供热面积达到5000万平方米,供水普及率保持100%,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20%;生态城市建设取得突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危险废物处置率、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达标率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50%,市区生活垃圾资源化率为75%,排水管道密度达到14.59公里/平方公里,污水处理率大于82%。
基本消除垃圾死角、乱贴乱画、占路经营等现象
城市管理层面,将优化城市管理系统,形成结构合理的城管体制;完善城市管理综合考核奖惩机制,形成运转高效、监管有力的城市管理保障体系;提高管理手段科技含量,建立起信息化城市管理体系;继续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基本消除无路灯道路、违法建筑、垃圾死角、乱贴乱画、占路经营以及违法掘路、违法设置广告、亭体等现象。
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4%以上
同时,“十一五”期间,青岛还将全力加快城镇化步伐,推动城市建设领域的市场化和资源节约。在城镇化方面,青岛将创新发展模式,突出区(市)驻地、卫星镇、重点镇和小康示范村建设,统筹城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步伐,不断提升村镇建设的档次和水平。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4%以上,五市达到52%以上,重点镇达到50%以上,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和谐发展。
市场化层面,青岛将创新运作模式,努力突破城建资金瓶颈。为此,青岛将全面开放市政公用行业市场,从根本上实现政企分开;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市政公用收费价格。
发展循环经济注重资源节约
青岛将建立完善的资金投入、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和考核奖惩机制,投入1000万元建设科技发展基金,扶持5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建设科技项目,建立完善市场导向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成果转化机制,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率达到55%,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对建设事业的贡献率。发展循环经济,注重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科研开发项目攻关。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显著提高,城市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取得明显效果。新建居住建筑实现节能65%标准,公共建筑实现节能50%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成应改造面积的30%。
另外,“十一五”期间,建筑业、房地产业、勘察设计咨询业等三大产业也将加快发展,作为发展保障的法治、人才队伍、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将全面加强。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