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中国人对居住环境和城市卫生条件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即将到来的奥运会促进了城市卫生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在北京,“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拉开序幕;在上海,“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已接近尾声,城市环境卫生有了显著改善。“中国的街道变得更干净了”,“中国正在经历‘厕所革命’
”,“中国政府着手打破一些根深蒂固的陋习”……各国媒体都在关注中国城市卫生的变化。日前,本报邀请了驻比利时特派记者章念生、驻印度特派记者任彦、驻美国特约记者商镝和驻日本特约记者孙秀萍,就世界如何看待中国城市卫生的变化展开讨论。
中国变得越来越干净
任彦:去年,印度尼赫鲁大学中文系的硕士生辛仁杰到北京参加了第四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回来后,他告诉我,“中国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干净”。他兴奋地说,“我去了北京、西安、杭州、绍兴和上海等城市,也到了一些农村地区,所到之处卫生设施都很齐全,垃圾桶和公共厕所随处可见。相比之下,印度的环境卫生则非常差”。不少印度人认为,环境卫生方面的差距也是造成印中经济发展快慢不同的一个原因。
在印度,中国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印度人总喜欢拿自己与中国做比较,两国在环境卫生方面的差异经常被提及。日前,《印度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印两国最大的差距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其中环境卫生是一个主要方面。文中提到,20年多前,两国的发展水平相当,环境卫生状况基本相同,但是现在印度的情况根本没法和中国比。中国的机场非常气派,道路非常宽阔,交通非常便利。虽然在城市绿化方面,中国还不如印度,但与过去相比已有了明显改善。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的环境卫生意识明显增强,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的现象已有改观,随地大小便的现象也已基本消失。中国从整体上正变得越来越干净,也正因为如此,国际奥委会才最终选择北京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承办城市。
章念生:克里斯托夫·拉格朗日先生是比利时苏德新比中贸易公司的副总经理,他第一次去中国是在1988年,此后平均每年他都要到中国两三次,因此他对中国这些年的变化是深有体会的。拉格朗日先生于2月20日启程,开始了他的第37次中国之旅。尽管记者与他只是在电话中交谈,但他说起中国时那种激动不已、眉飞色舞的神情,记者在电话的另一端都能想象得到。
拉格朗日先生说,上世纪去中国,印象中还有比较脏的场面。自2000年以后,无论是中国的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都铺上了绿地、种上了花卉,变得更绿、更绚丽多彩了。令人兴奋的是,中国城市的街道变得非常整洁,许多城市街道的整洁程度甚至超过了他居住多年的欧洲城市。每次到中国,他总愿意在街上游逛,有时刻意从入住的宾馆步行去商务中心,为的就是体味民风民俗,体验中国百姓的生活。他去过北京的琉璃厂,也逛过不少胡同。尽管那里还存在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公厕的卫生条件较差,但比起几年前已有不少进步,他更愿意看到中国“亮丽”的一面。北京市政府为了迎接奥运,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将大型污染企业搬出京城就是一项非常浩大、非常困难的工程。他们公司的驻京办事处设在建国门外大街,那里原先有规模较大的工厂,如今早已变成了公寓楼。
商镝:美国游客们发现,北京的街道这两年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清洁了,而且也很少看到有人乱扔垃圾了。加利福尼亚州的马丁先生去年7月份刚刚去过中国,他说,现在比3年前要好多了,北京到处都在施工,但施工现场已经很注意做好防尘和降低噪音的工作,北京街头也几乎看不到冒黑烟的车了。
厕所是个热门话题
孙秀萍:在日本,许多人谈起中国,都会谈到厕所问题,因为多年以前中国的厕所留给了他们太深的印象。那时,中国的公共厕所不仅设施简陋,而且数量也不够,很多去过中国的日本人都有过因为厕所而闹出笑话的经历,这也曾导致很多日本人虽然想去中国旅游,但最后却因厕所问题而放弃。
商镝:在中国上厕所,曾经是让所有外国游客头痛的问题,但现在,北京的情况已大幅好转。纽约市的康尼女士告诉记者,几年前去中国,她只能去麦当劳的厕所,因为那是她唯一可以接受的干净、免费的厕所。外面的公共厕所总是被人弄得很脏,让人无法下脚。她注意到,现在北京有了很多漂亮,甚至可称得上是豪华的公共厕所,并且有专人清理。
任彦:20多年前,在中国旅行最令外国人头痛的就是厕所太脏。当时外国人把在中国上厕所的感受无奈地归纳为三个步骤:一是“跳”,因为污水横流;二是“叫”,因为蛆虫满地;三是“笑”,因为没有隔板令人尴尬而笑。现在,中国的厕所状况大为改观,不仅数量增加了许多,而且也干净了许多。印度国防研究所一名中国问题专家对记者说,“印中两国在环境卫生方面的不同,厕所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最为明显的标志,厕所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发展状况。”相比之下,印度的厕所少得可怜,新德里等一些大城市即使有一些公厕,但也大都臭气熏天,印度急需进行一场“厕所革命”,因为“不注意厕所卫生的国家没有文化和未来。”
不文明现象还不少
商镝:美国人认为中国的环境卫生在空气质量、街道的清理和公共厕所的清洁三方面与美国还存在差距。美国游客普遍感觉北京的空气比较污浊、灰尘较大。在美国,即使是在大风天,也很少有眯眼睛的时候;即使是在纽约、洛杉矶这样车辆拥挤的城市,人们也很少会闻到汽车尾气的味道。
此外,中国公共场所吸烟现象很严重也让美国人很不理解。目前,北京的很多餐饮和娱乐场所都没有设置无烟区,而美国的一些城市已禁止民众在火车站、机场、餐馆、博物馆、公园等公共场所吸烟。即使是在中国的一些法律规定的禁烟区,还是有人肆无忌惮地吞云吐雾,甚至在狭小的火车车厢里、电梯里,情况仍是如此。
尽管中国人乱丢垃圾的少了,但是有些街道上的痰迹仍让美国游客头痛。其实,在纽约和洛杉矶这样人口密集的城市,街道上也经常会有垃圾,也偶尔有行人乱扔垃圾,但随地吐痰现象几乎没有。今年1月份刚去过北京的索菲亚女士对我说,“在北京的一些商业区,街道上的痰迹显而易见,我不得不踮着脚走路”。
孙秀萍:日本人很赞赏近年来中国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的改善,但认为中国在“软”环境上,如公共交通、国民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一位日本人告诉我,到中国的上海或北京等大城市旅游,感到最难的就是过马路和坐公交车了。他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按照信号灯过马路,为什么大家上车或者购物、买票等都不爱排队?
改“硬”环境易,改“软”环境难
章念生:欧洲游客认为,中国城市的空气污染急需改善,但污染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治理好的,既需要大量的投资,又需要社会各界的长期不懈努力。欧洲的城市是经历过几十年的治理,才达到现在的水平的。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绿化率很高,城市周围有大片森林,市内还有多个占地较大的城市公园,公园里的花草树木、湖光山色令人流连忘返,一年四季都有野生鸟类栖息其中。记者在此生活一年,感受较深的是这里严格的垃圾分类体制。此外,市民们一般都从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不会随地乱扔垃圾。
孙秀萍:日本专家认为,中国不仅要在硬件上下功夫,还应提高国民的素质。目前,日本环保企业已联合起来,与北京奥组委、上海的世博会组委会等建立联系,探讨在改进“软”环境方面进行合作的可能。
商镝:总体来看,良好的环境卫生并不一定要有豪华的公共设施,还是要从人出发,着重提高人的素质和培养文明习惯。无论一个城市的垃圾回收设施如何简单,公共厕所如何普通,只要干干净净,并且每个人都自觉地保持清洁,就是可以接受的。在韩国和东南亚有些国家的旅游城市,那里的街道建设、卫生设施都很简单,但很少有美国游客抱怨那里的环境卫生差,就是因为那里的人们都很注意保持清洁。
正如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所说,改“硬”环境易,改“软”环境难,其中,最难的是提升市民的素质。(本报驻外记者联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