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让人振奋过---当外国人举着张裕酒高呼“OK”,南方城市霓虹闪耀着“烟台氨纶”,烟台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时候……
烟台让人失落过---当走出令人尴尬的火车站,得知青岛要承办北京奥运会项目,听说威海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时候……
走过辉煌,历经失落,接下来的烟台,将演绎一出什么样的精彩大戏?
水母网2月17日讯
在“半岛制造”引擎的轰鸣声中,胶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在稳步推进,与此同时,国内首条城际轨道交通———青烟威城际铁路即将于今年开工。种种迹象显示,一个新的胶东时代正在到来。在刚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烟台将下一个五年目标锁定为GDP3800亿元,力争突破4000亿元;更宏大的远景,则是建设一个现代化、国际性的港口城市。而在此前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烟台决策层发出了响亮的声音:对全省的贡献份额、在全省全国的排位都要有新的提高!应对新时代,烟台成竹在胸。然而,在这场即将上演的城市角逐中,烟台能够实现再崛起之梦吗?是甘心做配角,接受青岛的单极辐射,还是与其一道,成为推动半岛发展的双“龙头”?
1 辉煌与失落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刻:1984年4月,烟台同大连、深圳等其他13座城市一道,被国家批准成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
不过,烟台的辉煌并非从1984才开始。
1861年,清朝将通商口岸登州(今蓬莱)改为烟台,自此,烟台伴随着港口开始迅速发展。1892年,当张裕葡萄酒酿酒公司开始筹建时,一批民族私营企业也随之兴起,烟台逐渐有了山东省最早的工业体系,而此时的青岛还是一个小渔村。
上世纪70年代末,沐浴着改革的春风,烟台进入新一轮的发展期。此时,“北极星”红遍大江南北,万华成为国内第一家生产聚氨酯的企业……到烟台被批准为沿海开放城市时,北极星手表、三环锁、飞轮罐头和张裕酒已成为全国最耀眼的品牌。一个人口不多的城市能拥有如此多的名牌,比青岛今天拥有“五朵金花”更让人羡慕。
“令人称道的莫过于烟台创造的‘胶东模式’。”曾就职于烟台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王信东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此时,烟台乡镇企业在烟台遍地开花,发展势头之好、之快,至少在北方是最为耀眼的。”
但胶东模式带来的辉煌没有持续下去。
一直以来,烟台拥用全国黄金第一市招远、全国苹果第一市栖霞、全国蔬菜出口第一市莱阳等多个经济发达区域。然而,作为一个中心城市,烟台始终处于羸弱状态,难以在财富、知识、技术、信息等方面对周边所辖范围形成强磁力辐射。与此同时,全市工业布局散,产业层次低,虽有葡萄酒、三环锁、北极星钟表等几大件,但几个龙头企业只是各自发展,没有形成具备优势与特色的集群,竞争力大打折扣。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乡镇企业面临治理整顿、关停并转、政策收缩,烟台的一些“二国营”式的乡镇企业开始因有产品无市场而渐告势微,即便一度成为“黑马”的乡镇企业,也没来得及“奔驰”,便已成“瘦马”。
“胶东模式”很快势微,光环渐趋黯淡。“九五”期间,烟台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不仅落后于“八五”,还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最明显的是港口———烟台港比青岛港开埠早37年,直到1909年,吞吐量还高于青岛,城市人口也多出这个近邻3倍多。但从1910年开始,随着胶济铁路的开通运营,青岛港的吞吐量首次超过烟台。2004年,青岛港的货物吞吐量已相当于5个烟台港,集装箱吞吐量是烟台港的17.7倍。
一个人最痛苦的不是弱小时的失败,而是由强到弱的失落,一座城市亦然。
一位专家在在分析烟台落伍的原因时说:“思想观念上的固步自封、小富即安是主要原因。深圳起步就同上海、香港比,而烟台人却习惯于自己跟自己比、今年和去年比。结果,自己比自己,越比越自喜;今年比去年,年年有发展。”
2 半岛机遇下的再崛起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发展的机遇再次降临烟台。
几年以来,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几个全局性的重大部署中,烟台均被放到突出位置:“三个突破”,其一是“东部突破烟台”,在“山东半岛城市群”战略中,烟台与青岛、威海等8个城市一起入围;而三年前出台的《关于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意见》,更是提出以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为核心,打造“胶东半岛制造基地”。
半岛战略,让烟台再一次握住命运之手。看着兄弟城市快速发展,深知机遇重要性的烟台痛定思痛,首先从四个字做起:思想解放。
从2002年开始,从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到目前的赶超发展,烟台先后三次掀起思想大解放活动。在赶超发展战略中,烟台提出,对目前领先于自己发展的地区,立足于“赶”,努力缩小差距;对和自己基本处于同一发展水平的地区,立足于“超”,尽快形成领先发展优势。
不仅是口头上,几年以来,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烟台正在乘风破浪,以实际行动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
叫响“烟台制造”,是烟台再度崛起的密码。在深入的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烟台果断将原来确定的七大支柱产业收缩为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和黄金四大支柱产业,集中力量加以膨胀发展,而在四大产业内部,则重点培植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汽车、手机、电脑三大产品集群。
为使产品集群龙头高昂,烟台通过资产重组、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陆续引进了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有强大实力的跨国大公司、大集团进驻烟台。三大产品集群龙头分别由通用东岳、浪潮LG、鸿富泰等大型企业担纲,而其母体则分别为世界500强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韩国LG公司和世界IT业四强之一的台湾鸿海集团。目前,这三大母体企业正将在烟台的子公司作为其在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环节,全力加以推进。通用公司将大众化全新品牌“雪佛兰”放在烟台生产,几年内汽车生产规模将达到50-60万辆;浪潮LG去年出口完成7.5美元,成为全市当仁不让的出口冠军;鸿富泰将成为鸿海集团在大陆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
在三大龙头的辐射带动下,烟台三大产品集群迅速膨胀,2005年新增产值102亿元,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从“有岭无峰”到“层峦叠嶂”,从“散兵游勇”到“集团作战”。
目前,全市销售收入过十亿元、利税过亿元的企业分别达到47户和60户;四大支柱产业也迅速壮大,实现销售收入2008.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2.7%。在其带动下,烟台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大幅度提高,去年完成增加值1028亿元,四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烟台制造,正以崭新的面貌崛起于胶东半岛。
不仅仅是烟台制造。如今,烟台人觉得没面子的城市面貌也大变样,滨海景区崛起,直通养马岛的观光大道让外地人羡慕不已,旧城改造如火如荼……短短几年间,最佳中国魅力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长安杯等大奖先后花落烟台。烟台的春天,正在到来。
3 配角? 还是龙头?
胶东半岛,占地面积不到全省20%,GDP占了全省的31.6%,制造业增加值占40.4%,拥有令人艳羡的海尔、海信、张裕、三角等大批名牌制造企业。在这里,拥有全国六分之一的海岸线,以及青岛、烟台等一批全国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及一批天然良港。
2003年7月,《关于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意见》正式出台。这份打造“半岛制造基地”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以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为核心的“胶东半岛制造基地”和“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青岛、烟台、淄博、威海、潍坊、东营、日照8市),合八市之力,通过承接日韩的产业转移,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中国第三大世界级制造基地。
眼下,半岛制造正在稳步推进,相关配套措施如三市间人才无障碍流动,也正在实施之中。尤其是青烟威城际铁路,今年也将正式开工建设。这些,无不显示着,一个胶东半岛城市的新时代正在到来。在这场城市大角逐中,烟台能否重现昔日辉煌,是甘心做配角,接受青岛的单极辐射,还是与其一道,成为推动半岛发展的双“龙头”?
目前,青岛依然是当之无愧的“老大”:看GDP,2005年,青岛、烟台、威海三地分别是2695.5亿元、2012亿元、1069亿元;看财政收入,青岛174.34亿元,烟台87亿元,威海57.55亿元。
与青岛比,烟台的差距并不小:去年前11个月,烟台过50亿元的仅3户,过百亿的仅1户,而青岛销售收过入50亿元的企业达7户,其中过百亿元的企业3户;烟台拥有中国名牌12个,虽居全省第二,但比第一名的青岛少22个,山东省名牌更是少57个;烟台规模最大的前20名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仅18亿元,青岛的这一数字却高达124亿元……
不过,随着新胶东时代的来临,烟台也面临着空前的机遇:
———看区位优势,随着烟大铁路轮渡的建成,烟台将成为连接华东经济圈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地,这种优势其他城市无法比拟;
———看投资,五年间,烟台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投入4000亿元,是“九五”的4.6倍,其中去年投资1460亿元,列全省第一,这将为烟台未来几年的发展积蓄充足的后劲;
———看项目支撑,5年后,仅仅是四大支柱产业即可完成销售收入5000亿元;汽车、电脑、手机三大集群将完成销售收入2600亿元……
专家指出,如果善于把握机会,烟台完全能推动“半岛制造”的崛起,与青岛一起成为引领新胶东时代的“龙头”。
眼下,烟台正加快港口建设。2010年,港口吞吐量将达到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0万标箱,届时,烟台将成为一个黄渤海和东北亚地区区域性大型主枢纽。烟台,辉煌于港口,失落于港口,那么,这座城市能否在港口雄风的再造中重塑辉煌?人们将拭目以待。(郑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