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田野 ———莱西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纪实
莱西市围绕促进农副产品转化增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全市百家企业、千名商贩、万家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市畜牧、花生、蔬菜、果品四大主导产业的农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以雀巢公司为龙头的奶牛、以九联集团为龙
头的肉鸡、以万福集团为龙头的肉猪、以东生集团为龙头的花生、以南南食品为龙头的果品、以万福集团和亚西亚食品为龙头的蔬菜等六大标准化生产产业链,农户积极构建融入产业化链条,携手共走富裕路。目前,年可加工出口各类农副产品100多万吨,创汇2.97亿美元。 在莱西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六条产业链如六条腾飞的“巨龙”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71家企业:昂起农业产业龙头
莱西是一个农业大市。围绕做强做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这个市按照“一个产业配套一批企业”的工作思路,采取“建、调、组、引”四字方针,发展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就是根据产业布局在同类农产品集中区兴建加工企业;“调”就是引导一些企业调整经营结构,转为从事农产品加工;“组”就是对一些规模较小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兼并联合,壮大企业规模,增强带动能力;“引”就是通过合资、合作、独资等形式,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兴办“农字号”三资企业。目前全市已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471家,年加工农产品100万吨。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市畜牧、花生、蔬菜、果品四大主导产业的农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以雀巢公司为龙头的奶牛、以九联集团为龙头的肉鸡、以万福集团为龙头的肉猪、以东生集团为龙头的花生、以南南食品为龙头的果品、以万福集团和亚西亚食品为龙头的蔬菜等六大标准化生产产业链,带动了全市农业的健康发展,去年这个市农业总产值达到47.52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542元,增长14.3%。
架“桥梁”:让农产品直销
加强销售服务网络建设,架起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让农产品直销。莱西市的决策者们在实践中认识到:拓市场则农业兴、农业兴则农民富。对此,他们组织市、镇、村三级干部及涉农企业,带领个体商贩,农户加入到农产品销售大军中,形成国有、集体、个体、联合体“四轮齐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发挥本地市场作用。地处大沽河畔的店埠镇东庄头村,周围5个乡镇种植蔬菜10万亩,原先没一处批发市场,根据这一情况,而建起的蔬菜批发市场,他们依托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寿光市场,顺利开通的“绿色客运专线”,为两个市场业务往来,信息交流,货源互补,架起了一座桥梁,使菜农当天产菜当天卖,当天见收入。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客商,前来交易,年交易量9.8亿公斤,交易额10.2亿多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村级蔬菜批发市场。二是充分发挥现有流通企业的主渠道作用,为农民推销农产品服务。如市联社在全市建起了8个合作社以及102个村级综合服务站,把农产品购销延伸到千家万户。三是组织镇村干部到全国大中城市设立农产品经销处,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全市共在全国18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经销处,先后建起“蔬菜一条街”,“果品一条街”,专营莱西农产品,直接销售农产品30多万吨。为调动干部流通的积极性,这个市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把流通工作与干部工资、奖金等联系在一起,呈现出镇镇、村村抓销售可喜势头。目前,全市镇、村两级流通服务组织已达1000多个。四是鼓励运输专业户,个体商贩,农户参入流通。全市已有3万多农民参与各类营销活动。
10万农户:夯实农业产业基础
据统计,莱西市六条农业产业链条共吸纳10万农户进入产业化大生产。产业链内的广大农户按照农业技术部门和农业企业提出科学种养标准,运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积极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为六大产业链的高效运转提供了可靠保障。
六大“产业链条”的形成,使莱西十万余农民变工人,并通过实行企业化管理,,使农业真正成为工业企业不可分割的第一“车间”。一方面大幅度降低了工业企业的劳动力、原材料成本,再辅以技术、管理等基本因素,使企业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经济靠上工业这个“火车头”,农民再也不用为种啥养啥、种多种少而发愁了。
近年来,莱西市在广大农户中普及推广了遮阳网、防虫网、生草栽培、套袋等农业生产实用技术,进一步推动全市绿色无公害农业和农字号企业蓬勃发展。目前,莱西市东生集团的花生产品、佳乐集团的花生产品、东庄头芋头和孙受迟家庄的黄瓜8种农产品,通过农业部质量安全中心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共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38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面积分别达到46.13万亩、3万亩和1283亩。李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