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杉林下的“和谐”故事 ———开发区长江路街道黄浦江路社区侧记
青岛开发区长江路街道黄浦江路社区官厅小区生长着一片茂密的水杉林。春夏之季,林子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很多居民都来这里休闲纳凉。老人们回忆,几十年前,这片林子还被一片广袤的庄稼地和低矮的平房
包围着。 时光荏苒。当年的水杉林依然枝繁叶茂、挺拔舒展,水杉林下,却因上演着一幕温馨和谐的变迁故事,而不断发生着变化。
水杉林下的村庄巨变
70多岁的张书明老人经常光顾这片水杉林,没事的时候他就约上几个老伙计在林子里切磋棋牌。“多年前我也来这片林子,现在的心情和以前可大不一样”,张老汉感触颇深地说:“以前这周围全是庄稼地,现在你看看,林子周围多好啊!”
在像张老汉这些“老官厅”眼里,黄浦江路社区的变化“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而这变化的背后,则是社区两委抢抓机遇、率先发展、一心为民的真实写照。
黄浦江路社区的前身叫官厅村。史料记载,明朝嘉靖年间开凿马濠运河时,因工程指挥等官吏在此设厅居住而得名。1989年,官厅村改为社区,而社区发展进入快车道则是从1993年的旧村改造开始的。
那一年,黄浦江路社区在开发区抢先启动了旧村改造,他们与市场联动,按照分批实施的原则,仅仅经过五年的努力,社区就完成了全部的城市化改造,不但让祖辈生活在叶子屋里的百姓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而且迅速壮大了集体经济。
如果说旧村改造体现了黄浦江路社区的超前、果敢和创新,那么之后的发展更让人看到了社区具备的机遇意识和长远眼光。
瞄准开发区人气旺的机遇,黄浦江路社区筹资6000万元开工建设了商业一条街,房子只租不卖,并招进了家具、连锁超市等一批三产项目。针对开发区项目建设步伐加快的实际,他们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5万平方米的通用厂房对外招租,韩国京信电子等一批“金凤凰”栖息于此。社区每年仅坐收租金就可给集体经济入账800多万元。2005年,社区集体收入实现1.95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400多元。
走上了持续发展的道路,社区两委又把着眼点放在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上。近几年,投资100多万元对小区进行了绿化、美化和亮化,小区里“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形成了以广场为点、以主街道为线、以公园为面的绿化网络。
那片茂密的水杉林,已被社区两委改造成了小区公园,在林子周围新添了娱乐设施。当年在旧村改造时,社区对水杉林的去留问题还有过争论,因为林子的占地面积最少可以多盖一栋楼,这样一来集体就会有更多的收入,但争论的最终结果还是保留了林子。今天,水杉林在林立的高楼之中越发充满了动感与活力。水杉林里居民悠闲的身影,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
林边绽放出“文化”笑脸
2月9日吃过午饭后,社区居民张书亮就和老伴拿着马扎早早来到那片水杉林旁的社区文化广场上。下午,高密艺术团的演员们将在这里表演老两口喜欢的传统茂腔剧———《铁碑怨》。艺术团来社区表演了两天,共四场剧,老两口场场没落下。
其实,黄浦江路社区的文化生活绝不仅仅体现在逢年过节,浓郁的文化气息早已浸透到社区的日常生活中。
近几年,黄浦江路社区先后投资700多万元美化社区绿地,修建了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建成了一座集健身、娱乐、阅览为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同时,社区组织文艺爱好者成立了秧歌队、舞狮队、门球队、书画美术队等,近百位居民定期参加活动。青岛市歌舞团及周围县市区的文艺团体也每年受邀为社区居民送上10多场次文艺演出。社区居民在文化熏陶中其乐融融。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给社区居民带来了和谐、关爱以及岁岁年年的欢声笑语。
渐渐地,黄浦江路社区文化建设成为开发区乃至青岛市社会的一个和谐缩影。2005年,该社区荣获“全国文化先进社区”荣誉称号,山东省仅有四个社区获此殊荣。
受文明环境的熏陶久了,往往也就养成了文明习惯。这是社区两委的美好愿望,也是发生在每位居民身上的真实变化。置身黄浦江路社区,处处可闻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乐于助人的暖人事迹。如今,社区的“文明家庭”达到了100%,居民对社会稳定的满意度达到了95%以上。
点滴映射“和谐”光辉
2004年,官厅房地产公司在黄浦江路社区最后一片土地上开发建设了近万平方米的住宅楼。其实,要论房子价格在开发区不算低,论位置也不是开发区最“黄金”的地段。但是,商品房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利说:“购房者看中的是黄浦江路社区浓郁和谐的文化氛围。现在很多人已经不仅仅是为了买一处住所,同时也是在追求一种文化,追求生活的和谐。”
一滴水,可以映射出太阳的光辉。黄浦江路社区的和谐,是从点点滴滴的居民的幸福生活中映射出来的。
今年春节,社区给每位居民发了500元的年货费。在平日里,社区向男年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居民每月发保健费;向居民每月发放50元的生活补贴;居民的水、电、暖、煤气、有线电视等费用由集体承担或予以补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费由居委会报销;居民办理了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就业困难等闲散人员,社区安排进自己的物业公司里工作……
社区两委心系百姓,百姓也把社区当家来看,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装点着自己的家园。2005年创城期间,在黄浦江路社区处处可见戴着红袖章的老同志,他们有的在捡拾垃圾,有的在纠正居民的不文明行为。这支由社区里14名退休老党员自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成为社区创城工作的宣传者、监督者。
一桩桩善举,一件件小事,无不闪烁着社区“和谐”的光华。王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