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月1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在昨天召开的“中国医院协会报告会”上,卫生部部长高强表示,当前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多种原因长期积累造成的,而要解决现在的医患矛盾也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高强认为造成如今“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在于医疗资源结构失衡、财政投入
严重不足、医疗保险发展缓慢、药品流通秩序混乱、公立医院逐利明显、医疗市场监管不力。 抛开高部长上述六大原因,导致“看病难、看病贵”这久治不愈的顽症,我认为关键是没有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办医院。绝对的垄断导致绝对的暴利,这和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一个道理。否则,就无法解释住67天医院如何花费500多万;更不会有住3天医院花光全家积蓄,亲人将活人送往火葬厂的怪事。 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医院被逐渐推向市场,自负盈亏。虽然产权为政府所“垄断”,但医院的相互竞争早已形成一个较为“开放”的医疗市场,医院、医生、医疗器械对所有患者平等开放。然而,发展到今天,正是这种缺乏有力监管的竞争导致了愈演愈烈的“看病难、看病贵”。从某种意义上讲,形成了另一种极端的“垄断”,就是对医疗资源的“垄断式”使用。优势医疗资源向城市集中,向大医院集中。在人命关天的大事上,人人相信“一分钱一分货”。甚至造成一种怪象,收费越低,检查越少的医院倒令患者担心。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医改之路,切不可盲目下药。想想我们是不是缺少完善的监管体制——能够独立于市场(医院)和政府之外的第三种力量,来协调医疗资源和治疗成本。我想,只有完善了这一环节,更多的社会资本才能有序、合理、规范地进入,“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才有望根治。澜滔(广西职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