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特富龙事件的执着让人深思———这种“穷追不舍”值得借鉴 美国环保局下属的科学顾问委员会15日得出一致结论:生产特富龙等品牌不粘和防锈产品的关键化工原料———全氟辛酸铵(PFOA)“对人类很可能致癌”。科学顾问委员会当天举行了一次对公众开放的电话会议,所有
成员都投票支持今年1月份起草的《全氟辛酸铵及相关盐类化合物对人类健康潜在影响的评估报告》,报告的主要结论未作修改。(新华社2月16日报道) 持续近两年的特富龙事件,终于到了最后定性的阶段,随着美国环境保护局立下了最终的结论,杜邦公司生产的特富龙系列产品对人类可能存有的危害,已经在严厉的科学认定结果面前现出原形。
其实,当特富龙事件最终水落石出之时,更值得关注的,倒并非是美国最终会因此对生产特富龙系列产品的杜邦公司处于何种惩罚,而是在从2004年特富龙事发迄今的这段时间里,美国环境保护局都一直没有放弃对特富龙产品的高度关注,从不满足于每一次的新发现,而是层层追踪,处处设问,终于将特富龙可能对人类造成的危害由“有致癌潜在作用的证据”上升到“对人类很可能致癌”的层面。这显然是对所有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持着完全负责的科学态度。
回顾特富龙事件的整个过程,从2004年7月8日《华尔街日报》揭出特富龙产品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到2005年12月,美国环境保护局状告杜邦公司隐瞒特富龙危险性一案结束,最终杜邦公司同意支付1025万美元罚款,并出资625万美元用于相关环保项目。按照通常的逻辑,似乎特富龙案件至此基本告一段落。
但令人敬佩的是,美国环境保护局并没有将杜邦公司的赔偿当成此案的大获全胜,而是在此基础之上,穷追猛打,开始了对杜邦公司在处理全氟辛酸铵问题上的联邦刑事调查,正是这一程序的启动,才让特富龙对人类的危害究竟有多深在事实面前真相大白。
执著、认真并擅于顺藤摸瓜式的追查,并辅之以科学严谨的调查结果,这是美国环境保护局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印象。相比于美国环境保护局建立在执著、认真基础之上的严格调查,国内的相关机构是否感到了一种天壤之别的巨大差距呢?这种差距既有科学技术手段层面上的差距,更有端正科学态度层面上的差距。如果说,美国环保局对特富龙事件的穷追不舍值得我们借鉴的话,那么我想国内相关机构可借鉴的恐怕绝不是一点两点,而应是全方位的。(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