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保险业亟待加强产品创新
CIEN记者王晶 北京报道
在中国保险市场深度及密度还有很大上升空间的同时,随着开放进程的加剧,行业竞争逐渐白热化,本土及外资保险商同台竞争的新格局逐渐形成,中国保险行业正在调整中求质量,在前行中寻潜力。
外资保险占有
率将提升
随着竞争的白热化,保险公司惟管理求发展。目前,外资寿险具有相当强劲的竞争力,它们在一线城市如上海、深圳、北京、广州等地的市场份额接近或超过10%。随着寿险市场进一步开放和外资寿险全国性布局展开,保险人才资源流动增加,外资寿险在产品设计、经营、精算等方面支持下,在二线城市及其他地区的占有率将进一步上升,本土保险商面临挑战。例如,中国平安2004年的新业务价值为39亿元以12.5%为贴现率,较2003年减少8%,这反映出市场竞争吞噬了原有的市场份额。
保险行业同质化竞争
本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缺位
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告诉CIEN记者,很多公司的新产品一经推出,即面临着被复制的威胁,复制的周期通常是半个月,甚至只要10天。保险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急需解决。
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超曾提出,目前我国保险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保险产品同质化问题,但无论从法律上还是从监管上看,我国对于保险产品创新成果进行有效保护的手段都极为缺乏,因而建议对保险新产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目前缺乏对于保险产品开发方面必要的知识产权保护,有的公司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很快就被竞争对手模仿,并以更加低的价格和条件向市场推销。在市场不规范、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往往不愿意在新产品开发方面进行较大投入。
而这正是我国保险市场低水平竞争的关键原因。
中资保险公司迟迟没有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缘由,被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教授郝演苏一语道破:“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新产品不具备原创性,因此不具备受保护的资格。”
近年来,中资公司纷纷引进、抄袭的时候,一些外资金融机构已在中国悄然布局。其中美国花旗银行在中国国家专利局申请的专利已达19项;美国大通银行申请的专利也多达6项;美国JP摩根蔡斯银行也在其中。而且有些申请均已进入最后审批阶段。
而以上这些外资银行多是集银行、保险、证券经营于一身的金融集团,对平安和其他中资金融机构而言,它们的圈地行为意味着巨大的威胁。专家提示,希望不要等到2008年,在金融领域全面向外资开放的时候,中资公司才意识到:我们已经失去了相当大一部分疆土。
外资寿险公司的稀释效应
从市场占有率看,中国人保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但正处于下降状态。丢失的市场份额几乎被近三年来新进入市场的民营、合资寿险公司所瓜分。
截至2005年12月,在北京的寿险市场上共有寿险公司分公司及总公司营业部27家,除了老五家公司平安人寿、中国人寿、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和太平洋人寿,其余公司的整体市场占有率已经从2002年2.98%上升到2005年的17.81%。
友邦保险一直被业内视为一匹黑马。成立于2002年6月的友邦保险北京分公司下称友邦北分已经在北京拥有相当的客户规模。2005年收入保费14.43亿元,占到6.35%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107.7%,成为2005年业务增长最快的寿险公司。
同时,友邦也在大举进入银保市场。2005年,友邦获得银保收入近8亿元,占整个北京银保市场的9.2%,使其在银保渠道获得的保费超越了个险渠道,达到55%。对于手续费拼杀异常惨烈的银行保险,一直引领效益最大化的友邦的进入似乎有些令人匪夷所思。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友邦对银保的介入应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一方面在行业个险业务员普遍严重流失的情况下,开展银保业务也许是其积累个人客户的一个手段,另一方面,因为没有如愿拿到团险牌照开展银保业务可对已配备的冗余人员进行分流。
趸缴保费的上升和期缴保费的下降表露出友邦近两年对适当扩大业务规模的追求。2005年,其期缴保费下降了14%,使得所有保费收入中近四成是趸缴业务。北京的第一家合资寿险公司信诚人寿北京分公司也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其2005年较2004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了63%,而在个险人力上已经居于行业第六位,超过太平洋人寿。
虽然中意人寿的200亿大单有些意外因素,但这种意外因素似乎会在未来北京寿险市场上更密集地出现。北京是很多大型企业总部的集中地,拥有客观的“总部经济效应”,为保险公司在团体保险业务上带来巨额的统括业务,极易造成市场格局的变化,随着中英人寿、中意人寿的总部迁京,合资公司的“股东业务”对北京团险市场的影响也许才刚刚开始。
专家建议中国保险“走出去”
开拓海外新市场,企业自然会遇到许多新的风险,而如何规避和分散这些风险,便成为企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总经理助理周纪安表示,对有志于“走出去”的企业而言,使用出口信用保险具有“一举三得”的作用:可降低企业到银行进行融资的成本、可增加近一半的贸易机会、可获得最高达九成的应收账款损失赔款。企业可避免因贸易伙伴破产或资金拖欠所带来的资金链中断的风险,同时,企业将敢于进入新市场、发展新客户,也可藉此增加银行信用额度。
面临国际市场的挑战,专家建议“走出去”的企业自身加强竞争力,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和对营销行为的自律,同时要研究出口市场的最新动向。尤其提出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以解决“走出去”的企业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营销经验,武装自己从而提高竞争力,同时弥补自身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也能够帮助国外企业实现转产,缓解贸易摩擦,促进产业调整和更加合理的国际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