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笑容太甜,礼物太“重”(孙立 摄) |
出手越来越阔绰礼物越送越豪华花样越过越翻新
浪漫情人节全靠钱当家?
今天,是西方的传统节日———情人节。记者近日走访岛城情人节礼品市场发现,今年的情人节,礼物已从过去的“老三样”——鲜花、巧克力和烛光晚餐,迅速向商家造势的“新三样”——金饰、数码产品及情人节包间过渡。随着情人节礼物越送越豪华,仿佛只有大手花钱才算过节,温馨的爱情正被一股股浓浓的商业气息和自我的精神虚荣包围,在一片关于到底是情人节还是情人劫的争议声中,浪漫情人节已经变得越来越物化。
物化,过个洋节动辄千元
在调查中,50位市民有42位选择要过情人节。其中近9成市民表示,他们的浪漫最主要是通过消费来表现。近两成市民的消费预算超过1000元,40%左右的市民愿意为情人节的浪漫支出花费300元至1000元之间,而情人节表达浪漫花费在100元以下的,仅有两人。“情人节就是向心爱的人送礼物的节日。”昨日,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的市民小郑这样告诉记者。情人节要送礼物的观念,已经被大多数中年人、年轻人,甚至中学生所接受。处于热恋中的年轻人,甚至大学生中学生,正是为爱“不顾一切”的阶段,收入不高甚至没有收入的他们,反而成为情人节一掷千金的主力。在岛城高校就读大四的学生小王,昨日在电子信息城里花了1000多元买了个MP4,小王准备靠着这份“大礼”向心仪的女孩发起恋爱攻势。对于记者“写贺卡”的建议,小王觉得“太老土”。采访中,不少年轻人对商家炒作的“万元套餐”、“钻石蛋糕”、“黄金玫瑰”等超豪华的情人节大礼流露出了浓厚的兴趣。
虚荣,变“节”为“劫”
记者连日来在岛城情人节市场了解到,情人节礼物早已在精明商家潜移默化的宣传中大变脸,像巧克力、鲜花、烛光晚餐等老三样早已成为必需品,不再成为情人节礼物;而取而代之的钻饰、腕表、手机、数码相机、手提电脑、酒店套餐等,早就被商家贴上了“情人节”的标签,就等着为情晕头的情人们愿者上钩。“情人节,真成了‘情人劫’。”昨日,在一家寿险公司工作的小许告诉记者,女友办公室里的女同事特别多,一到情人节,办公室里都要接到不少花束和礼包,“现在的女孩攀比心理特别重,虽然她不明说,可一说谁谁收到99朵玫瑰同事多羡慕之类的,咱就明白了。今年也硬着头皮订上了99朵,500多块钱呐!”记者从多家商场了解到,像一些世界名牌店在情人节推出的腕表、钻饰、数码产品等都卖得相当不错。“还有的女孩指定要这个牌子的手表,自己先来选好款式,等男朋友来付钱。”名表促销小姐告诉记者。
金钱,难担爱情之重
舶来的洋节被不少市民理解成了用钱营造的浪漫。然而,真正身处异域的岛城人却过得朴素而充实。记者昨日联系了几位正在国外留学的岛城学子,他们的情人节反而与国内大不相同。在德国读研的刘璇表示,她给爱人织的围巾已经快结尾了,爱人一定会十分感动和惊喜,“织围巾的书是暑假回家时特地买了带来的”;在瑞士留学的王汶政则告诉记者,她在家里摆了烛光晚餐,给老公的礼物就是“造人计划”……已经在美国就业的张守刚表示,“贺卡才是最重要的礼物,能把感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对于情人节的理解,被年轻人误解以为懂浪漫的中年人甚至老年人们,其实理解得更为成熟。53岁的市民尹先生认为,目前社会上流行成风的情人节对物质过分追求的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既给男士带来过重的精神物质双重负担,又容易让女孩子产生攀比虚荣的心理。毕竟,神圣的爱情并不是单靠金钱就能包装出来的。(记者
仇瑰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