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和关键是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民富裕起来。不富裕,不是新农村。”谈起城阳区的新农村建设,区领导成竹在胸。
以工促农、以工富农是城阳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重要举措。按照“强化第二产业、扩张第三产业、精化第一产业”的思路,城阳加快调整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
农业内部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努力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为全区农民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创造条件。
城阳区将工业发展布局进行了重新规划部署,建设了城市中心区、青岛出口加工区、空港产业区和环海新材料工业区“四大板块”,在坚持“既严格保护可耕地,又充分追求有限的工业存量土地价值最大化”的前提下,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国内外资本的集聚,以工业的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大量企业的聚集,加快了农村工业化进程,壮大了农村经济,使全区可支配财力过百万元的社区达到102个,占44%,其中过千万元的达到28个。
在城阳,因为工业化带动而找到新的工作岗位,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的村民很普遍。统计显示,城阳区每年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达6000人以上,全区目前从事非农生产的农民达到22万人,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80%。
不仅如此,企业的聚集和在此工作生活的30余万外来务工人员,还带动繁荣了城阳的第三产业。以往握锄种地的城阳农民坐地当起了“小老板”,仅2005年,城阳区就通过政策引导培育“创业小老板”4100户。南疃、王家女姑等社区通过建外商居住小区和打工者公寓,为村级经济的发展壮大找到了新的门路。
城乡一体:塑造“文明农村”新景象
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城阳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注重城乡一体,协调发展,让农民在富裕的同时,过上文明健康的新生活。
城阳区首先从打破城乡界线入手,统筹全区城乡规划体系。坚持城乡“一盘棋”思想,把规划覆盖到每一寸土地,城区、街道驻地控制性详规达100%,社区村庄修建性详规达70%以上。同时,将社区村庄的功能配套与城市配套全面对接,先后投入资金10亿元,完善全区公路网络体系,形成以城区为核心的20分钟经济圈,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公交车。全区供水管网达1368公里,污水管网达200公里,燃气普及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村率达到100%。
在旧村改造过程中,城阳坚持组团式开发,将全区230个社区村庄整合为46个居住组团。几年来,已新建成城市居民小区26个,完成旧村改造社区22个,全区城市化水平达到57%。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不仅让农民生活环境大为改善,更在加快旧村改造过程中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通过组团式开发,已腾出土地6000余亩,全部用于二、三产业发展,目前,已建成山东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青岛新天地等10多个三产大项目,真正使城阳区的旧村改造改出了一片新环境、一片新社区、一片新产业。
新农村建设,不仅在于实现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收入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素质相应提高,真正成为新市民。
为全面提高社区村庄居民素质,城阳区大力实施“全民素质提升工程”。广泛开展“唱响城阳区区歌、践行城阳人誓言”活动,大力弘扬“开放、创新、诚信、和谐、文明、向上”的城阳人精神;连续3年开展了全民大教育活动,成立区级领导、区直单位、区宣讲团、街道和离退休老干部五支宣讲队伍,进村入户与农民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的交流沟通,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加强学习、解放思想、提高素质;全面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累计投资4亿元,在所有的街道、社区建设了文化教育中心。市民节、民间艺术节、广场文化、纳凉晚会等丰富多彩文化活动的举办,使百姓的生活更加充实。
民生为本:描绘“和谐农村”新画卷
“城阳区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使群众生活富裕、居住环境改善,更要让每个城阳人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过上更加富足文明和谐的新生活。”从城阳区决策者的话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城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更深层解读。
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步,城阳区各项保障体系的建立使农民也像城里人一样,不再为“老无所养”、“病无钱医”发愁。
城阳区采取区、街道两级财政扶持,社区集体补助,个人投入相结合的形式,于2003年在全国率先创新建立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全区适龄群体全部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2005年,有6.2万多名农村老年人领取了7000万元养老金,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可领取养老保险金104元。
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完善起理赔业务、卫生服务和监督管理机制。目前,全区已有34万人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占应参保人数的97.2%。
建立完善了最低生活保障自然增长机制,全区城镇低保标准每人每月达240元,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年达1180元;通过实施部门、强村、强企帮扶弱村的“三帮一”工程,已有18个被帮扶社区集体可支配财力达到50万元以上;实施“千户扶贫工程”,使600户脱贫;实施“残疾人安居”工程和“光明康复”工程,为残疾家庭重建新房282处。
城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还体现在在社区推行全面的民主化管理上。北曲后社区每两个月就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议事后还建立议事档案,几年来共议事90多次,讨论决定大事200多件。目前,城阳区230个社区村庄普遍建立健全了村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议事制度,党员群众评议社区干部制度等。同时,按照“群众最关心什么、要求什么,就公开什么”的原则,积极推进村务公开,公开后,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村里重新审核,并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及有关人员作出解释,确保群众满意。
刘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