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经济:昂首跨进全国前十
———2005年全市经济形势分析
昨天,市统计局发布的2005年青岛经济发展的有关数据表明,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努力克服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促
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GDP)增幅创下1994年以来的新高,不仅确保了“十五”计划主要目标的完成,也为“十一五”奠定了良好基础。
更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青岛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实现新跨越,GDP总量首次进入包括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在内的全国35个大中城市前十强,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四位,增幅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
经济规模昂首跨进全国前十
从运行走势看,2005年,全市经济继续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保持上扬态势,经济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根据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并按照新的核算方法计算,市统计局在统计2005年经济情况之前,将2004年全市GDP总量由2163.8亿元调整为2270.16亿元。在这个重新调整的较高基数上,经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审定,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695.5亿元,比2004年增长16.9%,为1994年以来的最快增速。
据市统计局搜集的全国主要城市资料,2005年,我市GDP总量列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苏州、天津、重庆、杭州、无锡之后,居第十位。同时,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四位,增幅居首位。
工业经济强力拉动功不可没
随着四大工业基地和六大产业集群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市工业发展明显加速,工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大工业框架初步建立,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和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贡献十分突出。
2005年,四大工业基地完成工业总产值2334.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4.33%。六大产业集群完成工业总产值1685.8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9.22%。
四大工业基地和六大产业集群的加快发展,将全市工业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高点。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63.3亿元,比2004年增长29.4%;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266.8亿元,同比增长28.5%;实现利税373.3亿元,实现利润186.4亿元,均比2004年大幅提高。
这一年,青岛工业还有四个亮点闪耀在全年经济运行中:
———企业规模不断壮大。2005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至3559家,比2004年末增加674家。从企业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减少,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私营企业迅速增多,显示出工业领域改革改制及利用外资取得的成果。
———工业结构更趋合理。随着重工业生产加快,我市轻重工业发展更加协调。2005年,轻重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04年的52:48调整为49.4:50.6,重工业比重首超轻工业。
———民营工业发展强劲。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441.8亿元,比2004年增长50.7%,已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1.5%。
———工业含金量提高。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296.16亿元,比2004年增长14.77%;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16%,为全市工业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
特色经济创新纪录再立新功
港口、旅游、海洋这三大特色经济,在2005年经济运行中你追我赶,不断刷新着自己的纪录,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再立新功。
随着我市港口建设步伐的加快,青岛港已形成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新港区三大港区,口岸航运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年港口吞吐量达1.87亿吨,比2004年增长14.9%;集装箱吞吐量631万标箱,同比增长22.8%。目前,青岛港已与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流亭机场软硬件环境的不断改善,同样使青岛空港的通达能力明显提高。
一批大项目的建成使用,以及奥运城市的推介拉动,进一步加快了青岛旅游业发展。2005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56.58亿元,比2004年增长23.6%。其中,国内旅游总收入222.59亿元,同比增长21.1%;国际旅游总收入4.15亿美元,同比增长44.3%。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强大的人才资源,为我市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促使海洋食品、海洋药物、海洋生物、海洋材料等在2005年初步形成产业化。
三驾马车合力拉动各显其能
在2005年经济运行中,为青岛经济昂首跨进全国前十立下大功的还有投资、消费、出口这三大需求。也正是这“三驾马车”的合力拉动,带动青岛经济增速创下1994年以来的新高。
2005年,海湾大桥(北桥位)、滨海公路北段、浮山湾奥林匹克中心等一批重量级项目步入施工阶段,带动全市投资较快增长。当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6.6亿元,比2004年增长45%。其中规模以上投资完成1403.3亿元,同比增长45.6%。在规模以上投资中,第二产业增幅最高,全年完成投资789.3亿元,同比增长45.9%;第三产业提升最快,完成投资585.1亿元,同比增长40.7%,比2004年加快16.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9.0亿元,同比增长5.0%。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使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加快,有力地促进了消费能力的提高。2005年,全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5.9亿元,比2004年增长15.8%。从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变化中可以看出,汽车、餐饮、文化娱乐、旅游等已成为消费市场的主要拉动力量。据统计,2005年,我市限额以上汽车零售额62.3亿元,同比增长35%;全市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5.1亿元,同比增长15.1%;通讯器材零售额10.9亿元,同比增长44.3%,均高于同期人均消费支出13.4%的增速。
2005年,全市进出口总值(不含中央、省公司)304.55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5.2%。其中,出口175.88亿美元,进口128.6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4%和23.5%。从出口情况看,私营企业出口增长较快,拉动力趋强,全年出口27.34亿美元,同比增长65.4%,占全市出口的比重达到15.5%。一般贸易出口保持较高增长态势,全年出口68.69亿美元,同比增长37.4%,占全市出口的比重由上年的35.9%提高到39.1%。
本报记者 刘芳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