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之后的福州用工市场正在遭遇大面积用工荒。一方面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急需大量用工,另一方面,庞大的劳工队伍却因各种原因无法与迫切的用工需求形成有效对接;几年以来,福建企业所面临的用工荒,在今年春节之后,呈现出愈加严峻的态势,也愈来愈显示经济、社会各方面正在经历深层变化。
两难境地
所谓两难,是指企业招工难及劳工找工难。
2月6日,福州举行节后首场大型公益招聘会。据统计,共有230家企业提供了5万多个岗位,涉及电子、制造、营业员、家政服务员、钳工等60个工种,产业涉及服装、制鞋、电子、营业、机械、食品等多种产业;而实际进场求职的人数却只有1.5万人。据福建省职业介绍中心有关人士说,节后福建的各个行业用工缺口很大,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如有的鞋业公司一次招聘的普工岗位就达1500个,由于报名参加招聘的企业很多,不得不安排第二场招聘会。
2月8日,福州举办了农民工招聘,各行业提供的就业岗位万余个,但场面却非常冷清,据当地媒体报道,进场的农民工还不到百人。据了解,虽然招聘企业主要提供的是普工岗位,但进场应聘的却以大中专学生为主。福建金得利集团欲招收600名普通工人,但一个上午报名仅有几个人。
一个刘姓个体工商户,节前就说他的饭馆马上就要开业,但直至记者发稿前,他的饭馆还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600元工资包吃包住,却死活招不来4个服务员。记者看到,福州非常多的商户门脸都贴着招工启示,待遇也较此前有所提高,但大都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大量的外地找工人员依然聚集在许多临时劳务市场,等待用工单位前来商洽。
据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有关官员介绍,今年福建城镇新增劳动力73万人,加上250万外省入闽就业人员,实际就业压力非常大,而另一方面,大量企业却招不到所需工人。
供需脱节
福州的用工荒现象为何越来越严重?有关专家表示,用工荒是劳动力供需脱节的表现,而供需脱节表明,用工单位所提供的用工综合价格(包括工资、劳动强度、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劳动者个人发展前景等)与劳动力提供者的心理价格存在着短时间内难以对等的差异,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在根本上则是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首先是,福建省众多的中小企业的经营模式、产业水平、管理方式几年来仍无显著改变,仍以劳动密集型、订单式加工生产为主。这类企业,一般来说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利润
率普遍较低,并且由于竞争激烈有越来越低的趋势,因此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争得订单和获取利润,此外,订单式生产大都有劳动强度大、加班频繁、劳动条件、环境较差等,因此,要求这类企业提高工资等各项待遇,实际上有相当难度。泉州市多数民营企业均属此类,因此也是受用工荒影响最为严重的区域。
其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也加剧了劳工,特别是那些掌握一定技能的劳工的流动性。例如广东、江浙一带由于工资水平、用工条件以及综合的发展环境较福建有一定的优势,形成了对福建劳工的吸引力,使其务工有了更多的比较和选择,因而也更为从容。
第三则是用工服务市场的发展与实际需求存在不平衡。例如职业介绍等中介服务市场混乱,劳工就业培训尚无可行的机制,企业缺乏一个公共的招工信用平台,劳工特别是外来劳工权益保障也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等等,也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用工荒显得更为突出。(张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