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太久只争朝夕———漫谈中科院“2050年最低月薪1300美元”的设想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完成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热腾腾出炉了。
它为我们描绘了这样的前景:2050年的中国将是一个中等发
达社会,人均预期寿命逾八十岁,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达百分之百,人们可以自由合理流动,按2002年价格最低月薪超过1300美元,绝对贫困和童工率下降到零。(2月8日《新京报》)
既然是国家级的课题组,想必其研究人员都是学识渊博、思维敏锐、深谙国情的专家,绘出了半世纪后的宏伟蓝图,所展现的前景确实诱人。
很多人似乎对涉及的“2050年最低月薪1300美元”这个问题尤其感兴趣。笔者发现,网友的讨论大多持怀疑态度。也许是“幸福”来得太突然,让人一时无法接受,很多人言辞里提到了“乌托邦”、“空中楼阁”、“画饼充饥”的字眼。或许,思想成熟起来的国人对事实多了自己的判断,不会再轻信一些类似“三年五载超英赶美”的虚拟幸福。
诚然,中科院是纳税人的钱供养起来的,也不应只做预言家,而应努力做实干家。其实,每一个个体和组织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人人都有权“指挥江山”设想2050年的中国。中科院也提到“报告只是政策建议,而非具体操作方案”。从这个角度说,笔者觉得,不必对它过分求全责备甚至恶言相向。
毕竟是蓝图,总该有些阳春白雪的成色。如果不允许这样,那么当初的“到20世纪末的人口控制目标”也就不会出台。离2050年还有44年的时间,而目前中国的GDP增长一直保持着高速,照此势头,报告中提到的“月薪1300美元”的目标也有实现的可能性。相信这也是向往美好生活、爱这个国家的人们所希望实现的。
我们的发展需要目标,但实现目标需要客观、具体的操作方案作支撑。假设实现了月薪的大幅度提高,那么笔者也有新疑问:推想下去,生活成本有多高?如果月薪增幅相较于消费水平增幅滞后了,加之教育、医疗、房产等方面的投入如果也极其高昂的话,那么这一优势也要被“成本”所抵消。道理很浅显:收入增长的优越性必须以一个合理的“成本环境”为前提。
毛泽东曾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2050年同样太久,因为2006不可能一步进入2050,因此,面对眼下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保障缺位、腐败现象、医改尴尬、教育昂贵、房价疯长等等现实问题,是令人担忧而且亟须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