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二月十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十日在此间接受本社记者采访称,他和合作者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地质时代大约为一点六亿年前的冠龙化石。冠龙代表最原始的霸王龙类,这一发现把霸王龙类的确切化石记录提前了近三千万年。
最新一期英国《自然
》杂志发表了徐星及其合作者关于霸王龙类及虚骨龙类早期演化研究方向取得的这一重要进展。美国马里兰大学的Holtz博士在《自然》上为该成果配发评论称,来自中国的发现使得恐龙研究,甚至整个古生物学研究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徐星介绍说,冠龙化石产于沉积在大约一点六亿年前的岩石中,远早于已知霸王龙类,是最早的虚骨龙化石代表之一,也是已知保存最完整的侏罗纪虚骨龙类之一。最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鸟类起源于恐龙当中一支——虚骨龙类。这一假说的化石证据主要来自白垩纪,尤其是近年来发现于中国辽宁长羽毛的恐龙更是为这一假说提供了重要证据,但由于已知最早的鸟类——发现于德国的始祖鸟生存于侏罗纪晚期,因此,有关鸟类起源更直接的证据应该存在于侏罗纪地层。
这位科学家表示,冠龙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霸王龙类起源、虚骨龙类早期演化、重要形态特征演化模式、虚骨龙类分异时间以及古生物地理区系具有重要意义。已发现的冠龙化石包括两具骨架,通过组织学研究,可以确定这两具骨架分别代表大约六岁和十二岁的个体,分析相关的形态分布揭示出某些虚骨龙类早期演化的发育机制;重要特征分布的分析表明体型变化等因素对于白垩纪虚骨龙类的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干扰了虚骨龙类系统发育的复原。冠龙最为独特的特征是发育一个巨大而精巧的嵴状构造,这一构造的发现指示了性选择在生物进化当中的独特作用。
在过去六年中,徐星研究员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Clark教授联合领导的考察队,在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的戈壁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考察,于二00二年八月发现的冠龙化石,即是此次科考取得的系列成果之一。
发表于《自然》的冠龙化石论文由来自中国、美国和加拿大三个国家的八名科学家参与完成,相关野外工作由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和墨西哥等国的二十余名科研人员及辅助人员完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