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我市各级党组织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始终坚持实践标准和群众标准,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解决部分群众的就医难、就业难、办事难、上学难、生活难这“五大难”问题,
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为解决部分群众就医难问题,我市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了卫生资源,着力构建城市新型卫生服务体系;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对农民健康的保障水平;推出“大众医疗”服务项目,对16种常见病实行了单病种费用控制。此外,建立了医生处方和大型检查质量评价制度,推行无节假日手术制度,努力缩短平均住院日,并严格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幅度,使医药总费用平均下压3个百分点,药品费用比重下压2个百分点。我市还实行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和费用清单制度,并简化就医环节,优化服务流程。
为解决部分群众就业难问题,我市建立了就业申报制度,搞好及时性援助,并实行跟踪服务,搞好定向性扶持,对已经实现再就业或自谋职业的,协调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对尚未实现再就业的,有针对性地帮助寻找工作、推荐用工信息;对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愿望的困难群体,积极引导其参加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组织开展了“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和落实促进就业补贴”活动,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用人单位,给予优惠政策。此外,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在落实促进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基础上,加强城乡统筹就业信息平台、技能培训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每年新增城镇就业12万至16万人。
为解决部分群众办事难问题,我市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并对保留的所有行政许可、便民服务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全部纳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构建信息沟通“连心平台”,通过公开电话和民情日记、民情室等,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解答群众的困惑疑虑,在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连心桥”;同时,搭建为民服务“代理平台”,建立了三级为民服务代理机构和网络。
为解决部分群众子女上学难问题,我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规模,推动初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我市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困学生免收杂费和书本费、发放生活补助费的政策,并开展了“爱心结对帮扶”活动。此外,全市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全部免收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借读费,目前市内四区小学共接收借读生17533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在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方面,我市去年投入5000余万元用于局属学校校舍建设和维修,投入4000余万元为局属学校增设和更新教育教学设施,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为解决部分群众生活难问题,我市全面实施农村低保“阳光救助工程”,农村低保由原来的定额补助改为差额补助,由实物供给改为现金供给,由同一救助改为分类救助;在改革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方面,将五保对象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分类加发五保补助金;我市还积极实施低保家庭就业援助行动,建立了城市低保与再就业联动制度,鼓励低保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人员再就业;此外,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开展了“慈善一日捐”等系列帮扶救助活动,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救助体系。(本报记者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