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全区已建成村(居)文化大院70个,社区阳光图书室24个,大力提升了城区的文明和谐程度。 “大厦之构,起于基石”。要建设新农村,就必须夯实基层组织这个基础。近年来,崂山区从创新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新机制入手,先后开展了村级组织整顿、公开选拔“村官”、“一包双建三促”等活动
,推行了工程发包、社区采购、重大事务决策三项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一系列措施提高了村官们的素质和村级民主管理水平,拉近了村干部与群众的心。目前,崂山区139个社区正在积极推开民主管理三项制度,以真正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保村庄一份和谐。” 二
崂山区正在举全区之力,打造充满魅力和新竞争力的青岛新东部。与此同时,一个旨在加快建设以新街居、新产业、新农民、新风尚、新机制为主要特征,实现城乡和谐发展、良性互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蓝图也正在崂山逐渐展开。未来3至5年,他们将按照规划为先、发展为重、统筹协调、分类实施的原则,因村制宜,梯次推进,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打造一批以石老人、金家岭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点。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新产业的发展。以特色农业、品牌农业、观光农业为重点,崂山区将突出发展中韩花卉、北宅果品、王哥庄崂山茶、沙子口海产品等一批特色品牌,抓好石老人生态观光园二期、枯桃百花园、九水沟生态观光园、百雀园等一批精品园和产业基地,办好中韩枯桃花会、沙子口山海休闲游、王哥庄茶节、北宅樱桃节等农业节会,形成具有崂山特色、优势明显的农业结构,加速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同时继续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商贸服务业和旅游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盘活村级集体用地,促进各种高新技术研发成果、科技项目和旅游商贸服务等项目与农村企业的转化嫁接,努力使农村成为投资新热点。
构建城乡一体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崂山区将着力搭建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平台,在全区规划建设30至40个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积极开展面向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和政策咨询,确保每年新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人以上;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城乡低保一体化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五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贫困生和残疾生等救助机制,解决农村社会弱势群体的后顾之忧。
为赋予新农村一个崭新的面貌,崂山区将加大城乡建设力度和基础设施投入。规划先导,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推进旧村改造和山中村改造,按照“改出一片新居、改出一片景观、改出一片产业”的要求,积极推进城区麦岛片一点、香港东路延长线一线、浮山新区一片、张村河一河、滨海大道一道为重点的“五个一”改造,力争3至5年内基本完成,全面改善城区形象;推进生产条件恶劣的村庄改造,将改造同街道、中心驻地开发结合起来,通过制定搬迁农民资金补助、子女上学、就业安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山村整体向街道及中心驻地搬迁。
为建立农村新机制,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崂山区将深化改革,力争用1至2年的时间全面实施社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把农村社区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使农民变股民,加快建立产权主体明晰、分配关系理顺、经营管理行为规范的新型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与村民利益相一致、与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相促进的现代化新型集体资产管理结构。
崂山区还将不断推进基层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严格执行《社区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办法》、《社区采购管理办法》、《社区工程建设项目发包办法》三项制度,推行社区议事决策规范化、财务政务管理规范化、监督约束规范化,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本报记者钱卓本报通讯员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