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公务员队伍数次“瘦身”,然而老百姓对“瘦身”后的效果却并不满意。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亚洲部的指导下最新完成的《中国居民评价政府及政府公共服务报告》显示,近七成的民众认为目前政府公务员的总量应该减少。
据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王健介绍,按照公务员与GDP的比例指
标来看,我国公务员数量大大超出发达国家。
该项调查使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8个城市、7个小城镇及其周边地区的4128名调查居民进行调查后显示:67%的居民认为政府公务人员的总量应该减少,认为应该增多和保持现有规模不变的只有10%和5.9%。其中,城市和小城镇居民认为公务员数量应该减少的感觉较农村更强烈,比例分别达到87.1%和88%。
虽然政府为机构“消肿”已做了不少努力,但是民众对于“机构越消越肿、人员只减不少”的感觉还依然明显。本次调查显示,从一年内接触过政府部门的居民来看,居民对政府部门反映不满意的原因当中,“办事拖拉”排在第一位(36.6%)。对于如何减少公务员的数量,近一半(43.3%)的居民认为政府各部门的公务员数量都应减少。另外,也有近两成(19.4%)的居民认为只有一些部门应该减少,而另一些部门应该增加或者不变。
官民按照数量比例是否合理?英国公共经济专家吉麦尔曾在著作中指出,政府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是常用的衡量公务员比例的指标之一,但并不是最好的。他认为,以政府雇员数量测量政府的规模必须十分谨慎,因为“政府雇员数量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工作效率的改进或恶化、投入的替代或人员素质的变化引起的”。目前测量政府规模得到承认最多的指标是财政支出,即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
“官民比”是否真的高了?专家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规模是否适度不仅需要考虑“官民比”,而且要考虑公务员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公务员的行政效率。据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王健介绍,判定公务员适度规模的经济指标应该是———公务员人数与本国GDP的比例。公务员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需要以单位GDP的公务员人数来衡量。虽然我国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的“官民比例”只有1比2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从经济视角考察,财政供养人员与GDP之比看,我国为39人/百万美元,大大高于发达国家,目前美国为2.31人/百万美元,日本为1.38人/百万美元。我国公务员“超标”近20倍。(傅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