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我市全面推行社会化身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 要当医生,先培训再就业
本报讯记者昨日从青岛市卫生局获悉,为探索新形势下住院医师培养的有效模式,加大临床实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从今年开始,我市在所有市卫生局直属医疗机构中全面实施社会化身
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即所有欲在我市医疗机构就业的大学医学本科毕业生,要先以社会化身份在培训基地进行三年的规范化培训,拿到合格证后,才能正式在医疗机构就业。 背景:遵循临床医学人才成长规律
据市卫生局副局长胡义瑛介绍,在发达国家,医学院校本科学生毕业后,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化培训,才能成为专科医生或全科医生。在我国,医学本科生毕业后,就直接分配到各医院的各个专科,成为住院医师,考出执业资格证并注册后,就成为专科医生。这种模式的明显缺憾是不利于他们全面掌握知识。比如,一名医学院校的本科生一毕业就到了一家医院的眼科,此后可能一直就在眼科工作,其它学科方面的知识就会逐步淡忘,而疾病很多时候是相互关联的,医生知识面越广越有利于诊断和治疗。开展对本科毕业生的规范化培训,就是要提供一个平台,让本科生毕业后首先进入培训基地(通常是综合性大医院),通过在临床各科室轮流培训,积累全面的临床经验,然后再重新选择适合自己的医院和学科,成为专科医生。这种做法既适应卫生事业发展及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遵循了临床医学人才成长规律,也符合国际惯例,有利于临床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我市临床住院医师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另外,开展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也有利于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近几年,随着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医院都收紧了人员“进口关”,大医院医疗临床招收本科生的数量减少,而毕业生的数量却越来越多;同时,由于基层医院收入较低,多数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和农村医院去,这样就造成了本科生就业难。而开展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使得毕业生不再一毕业就成为“单位人”,而是以“社会人”身份进入培训基地,这样使得医院和毕业都得以“放松”。同时,大医院培训过的医生进入基层医院,也会带动基层医疗水平的提高。
进程:从试点到全面实施
从去年开始,我市已首先在市立医院和海慈医疗集团试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在试点基础上,市卫生局、人事局日前联合下发《关于建立社会化身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试行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在我市正式开展社会化身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这种培训将按照“身份社会化、培训规范化、择业自主化”的要求,选拔高校医学专业毕业生进入青岛市人才市场卫生人才分市场,以社会化身份接受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断为全市医疗机构输送高水平的临床医师,同时也为建立规范的专科医师培养制度奠定基础。
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为首批培训基地,2005年已启用;市立医院负责进行以西医为主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海慈医疗集团负责进行以中医为主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青岛市胸科医院、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青岛市传染病医院、青岛市儿童医院、青岛市妇幼保健院为专科轮转培训基地,进行专科专业方面的培训。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岛市中心医院为第二批培训基地,自2006年启用,进行以西医为主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步骤:选拔、培训、就业
具体而言,该项制度大致分为“三步曲”,即选拔、培训、就业。首先,要对社会化身份住院医师进行择优选拔。据悉,今年我市将选拔约100名医学本科毕业生进入社会化住院医师培训。经选拔拟培训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由青岛市人才市场卫生人才分市场接收、办理相关手续。卫生人才分市场与培训基地签订培训协议,将选拔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委托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同时,卫生人才分市场与拟参训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规范管理。
培训期间,培训基地将严格按照卫生部、省卫生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规定和要求,采取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社会化身份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在培训基地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再到乡镇卫生院实践3至6个月。三年内,完成全部规定的培训课程和训练,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和考试。合格者可获得山东省卫生厅颁发的《山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期间,培训基地负责发放社会化身份住院医师的协议工资,社会保险等事项由培训基地出资、青岛市人才市场卫生人才分市场办理。
培训合格的社会化身份住院医师可在我市医疗机构择业。(本报记者王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