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现实基础爱情无所附丽
询问仪表堂堂的小陈为什么没有在大学期间解决这一情感上的尴尬,他回答说:“学生时代的爱情其实非常露水,一毕业境遇一变,能维持下来的少得可怜。”
而据小陈介绍说,如今他身边的同龄人,之所以仍然是保持着这样的尴尬,更多的原
因是因为刚
刚踏入职场,还未站稳脚跟,几乎把所有的精力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上。他的一个朋友,毕业后就一直在律师事务所工作,非常拼命,早出晚归,根本没有时间交友。“而即便是有朋友在交往,但因为各自的工作都没有定型,仍然非常不稳定,充满了变数。”他说,“没有一定的现实基础,爱情真是无所附丽。”
在一家大商场做媒介联系的27岁的小苏是涪陵人,家没有在重庆市区,他倒认为,这个尴尬多缘于社会交往圈子的狭窄,虽然现在通讯五花八门,接触的人也多,但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交往很少,没有亲友的搭桥,很难从陌生人中找到走在一起的人。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还有一部分25岁左右的人主动保持单身状态,虽然偶尔也有艳遇,但他们并不想过早地被羁绊,其中一个人告诉记者,“也许这种情感漂泊状态是尴尬的,但我享受这种尴尬中的自由。”
一生尴尬五阶段
在“25尴尬”的背后,国人的一生,大多还须跨越以下四大尴尬阶段。
10岁—20岁
“我只养你18岁”一事在2005年也算动静不小的新闻事件,其实它最清晰地揭示了,目前中国处在十几岁年龄段的人想独立生存是非常艰难的,主流社会并没有提供相应的机会和条件,所谓18岁自立,是国外以及中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逻辑,在当下行不通。
不具备生存能力,依附于父母,正是当下十几岁者基本相同的境遇。大众传媒的发达、社会的进步,使他们大都早熟,又不像父辈当年那么长期滞留于“童年”。过早清醒的结果往往是痛苦的,独立生活遥遥无期,他们的尴尬往往表现为青春期提早降临,而又长时间笼罩,有时漫长得演变为了残酷。
繁重的升学压力,以及由此带来的竞争,花样年华的重要内容娱乐被压抑,而未来的现实过早地呈现在他们眼前,同时自身却没有相应的智力和眼光来自我舒解,连绵的“雨季”久久不散;情感萌动,但学校和社会却不会提供一个宽厚的生态;自认为已经成熟,却无法证明,简单地以经验的差异来划分阵营,和父辈们划起了代沟,无名目的叛逆成为了选择……如今,这些尴尬的后遗症有的甚至会延续到二十岁以后。
30岁—40岁
三十而立,一旦步入30岁后,生活也是在这样要求大多数人。事业虽然相对稳定,但压力却忽然空前加大。几年职场带给他们的经验和成就使得他们不安心于现有的地位和收入,期望值不断上涨,他们特别希望能够更上一层楼,进入行业或单位的高一级管理阶层,希望自己的成就和能力得到社会的肯定。另一方面,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新陈代谢加速,生气勃勃的年轻人来势汹汹,个人事业客观上也要求提速,出成绩,以巩固自己现有的成绩和位置;一般而言,个人家庭生活方面已较为稳定,但同时子女相继出世,因此也就打开了家庭开支的新的“潘多拉魔盒”,产生了一个持续吞钱的黑洞。
这些尴尬在三十多岁的人身上,往往就体现为一种焦虑症,一种够不着目标的焦虑。而随着社会进步,对于思维活跃的三十多岁的人而言,另一种尴尬也浮出水面:中年已等在不远处,是应该劳逸结合,学会生活,还是继续为了目标玩命地工作?
40岁—60岁
这个阶段的尴尬也就是被讨论得最多的“中年危机”。事业日益稳固,渐渐走向成熟和高峰,但同时各方面的压力也都达到峰值。为了维持事业上升的势头,工作上劳力的方面可能已做得较少,而劳心的方面却只会更多;老人赡养问题渐渐浮出水面,病困增多,营养医疗等孝敬的负荷越来越重;子女在独立生活前的几年时间里,教育费用和生活费用也到达顶峰,而随着如今高校扩招,社会竞争激烈,在子女独立谋生的最初几年,家里仍有补贴的压力;而因为各方面压力的骤增,家庭生活的审美疲劳,生理的逐渐老化,再加之抗拒老化的心理作用,这个年龄的人,尤其是中年男性特别容易产生对婚姻的厌倦,以及不满足——这个阶段尴尬也就是负重不堪,却仍得前行。60岁以后
事业退隐,子女自立,本来应该迎来最轻松、休闲的生活。但事实是,尴尬的存在却是常态。过去的事业再辉煌也一去不返,弄第二职业已力不从心,没有工作后的空虚失落往往会持续一段时日;子女自立带来轻松,同时相继各自成家离巢,留下的空巢却带来了巨大的寂寞;希望子女常回家团聚,常回来替自己帮忙出力,但现实状况却又不允许,子女各自的事业生活方方面面都得料理;而最现实的是老来的生活费用和医疗费用,一方面是有限的退休金、养老金,一方面是昂贵的医疗费用,和不断上升的生活费用,怎样保证生活质量又尽量减少子女赡养的负担,这是该阶段最大的尴尬。
关于25岁的“普鲁斯特”问卷
《普鲁斯特问卷》曾是法国沙龙中的流行游戏,经《追忆似水年华》作者普鲁斯特回答后,名声大噪。直到现在,法国著名的《名利场》杂志每期都会刊登一个人的问卷答案。近来网络上也是风靡一时。
问卷由一系列简单的问题组成,包括被提问者的生活、思想、价值观及人生经验。我们从中抽取一些,并加入一些现实的问题,希望能借此反应25岁左右年龄段的人的真实状况。
答问者——
卢洁菲:女25岁公司职员
陈浩:男26室内设计师
龚小华:男25岁IT从业者
周琳:女25教师
谢天元:男26岁厨师
1、你认为最理想的快乐是什么?
卢洁菲:随心所欲。
陈浩:有能力应对将要面对的一切。
龚小华:踏实地工作,家人健康,每年能和喜欢的人去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度假。
周琳:和自己爱的人幸福地生活。
谢天元:在城市里买一套可以看江景的房子。
2、你认为目前最深的痛苦是什么?
卢洁菲:无法控制自己生活的走向。
陈浩:失恋。
龚小华:没有。
周琳:冬天早上起不来床。
谢天元:技艺不够娴熟。
3、你对现在的工作满意吗?
卢洁菲:不满意。
陈浩:不满意,但也没有办法。
龚小华:基本满意吧。
周琳:不满意,工资太少。
谢天元:还可以吧。
4、有没有男(女)朋友?准备结婚吗?
卢洁菲:没有。还没找着。
陈浩:刚刚没有。
龚小华:有,但说结婚还远,思想和经济状况都还不成熟。
周琳:没有。
谢天元:不确定。
5、你认为目前你的生活最需要改进的是什么?
卢洁菲:我的眼界。
陈浩:工资。
龚小华:找个女朋友。
周琳:生活的平淡。
谢天元:找机会多学习。
6、相信爱情吗?
卢洁菲:相信,从来没怀疑过。
陈浩:原来相信,现在不知道。
龚小华:应该相信吧。
周琳:还好。
谢天元:相信。
7、有积蓄吗?每月占工资的多少?
卢洁菲:没有。
陈浩:有。占工资的20%左右。
龚小华:有,50%。
周琳:有,很少。
谢天元:基本没有。
8、和父母住还是自己买房?首付谁给?
卢洁菲:和父母住。
陈浩:自己买方。父母给的。
龚小华:租房子。存钱自己给。
周琳:和父母住。
谢天元:租房子。应该是自己给吧。
9、你最害怕什么?
卢洁菲:好像还没有。
陈浩:第二天起床,发现自己瞎了。
龚小华:失业。
周琳:嫁不出去。
谢天元:父母有病有灾。
10、你最奢侈的是什么?
卢洁菲:存了很久的钱,去了一趟意大利。
陈浩:睡觉。
龚小华:一件耐克的羽绒服。
周琳:一场旷日持久的单恋。
谢天元:自己给自己做了一桌菜。
11、你认为你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卢洁菲:最伟大的成就?根本说不上。
陈浩:能生存,并继续活下去。
龚小华:从小到大没给家里增添过多的负担,还算比较懂事孝顺吧。
周琳:救助过一个失学的女孩,心里真的很快乐。如果这也算的话。
谢天元:帮我爸爸治好病。(采写/记者 刘帆洲 朱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