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力争新增两家上市公司,新增融资额5亿元———青岛资本市场将在过去取得较好发展的基础上,力争在今年和“十一五”时期实现新的跨越。这是记者昨天从市发改委了解到的。
据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企业上市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从那时起,我市开始利用资本市场支持经济发展,尤其是“十
五”期间,我市按照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市场、不同方式企业分别上市的原则,采取多项措施,指导培育多家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快速扩张发展。截至2005年底,我市共有12家上市公司的13只股票先后在境内外上市,通过资本市场累计融资124.2亿元,户均融资超过10亿元,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其中3家境外上市公司融资17.42亿港币及1.82亿美元。去年,我市在国家暂停境内资本市场新股首发的情况下,通过境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4.5亿元,其中双星配股1.1亿元、海尔通过香港证券市场股权套现3.1亿元港币,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发展。
目前,我市资本市场建设的后备资源也形成一定规模,仅去年就新增20家拟上市企业。其中2家企业进入证监会辅导程序;2家企业正在证监会履行审核程序;4家企业启动境外上市工作;1家企业通过证监会审核正待发行股票,已经形成上市一批、申报一批、辅导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
为进一步加大企业上市融资工作力度,支持优质企业境内外上市,去年,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上市融资的意见》。根据该《意见》和青岛资本市场发展实际,市发改委提出了加速资本市场建设,推动企业上市工作新目标:每年至少选择两户产品结构、资产质量和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给予重点引导、培育和扶持,争取进入上市辅导程序;力争在国家对境内外股票发行有关政策放开的前提下,2006年新增上市公司2家,新增融资额5亿元;力争到2010年底,我市上市公司突破20家,各县级市、区至少各有1家上市公司。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实现新目标,今年,我市将组织召开青岛企业赴新加坡、美国上市融资推介暨洽谈会,为我市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创造条件;建立企业上市资源库,排出上市后备队伍培育名单,做好拟上市企业的辅导期工作;对五市七区拟上市企业进行调研,筛选2-4家优秀企业进入上市辅导程序等。同时,还将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资效率;推荐运作较规范、规模较大、发展潜力较好的上市公司走快速再融资的绿色通道;鼓励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
(本报记者 刘芳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