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实现文化中心“镇镇有”扩大基层文化服务总量和规模 农村文化建设将异军突起 本报讯2006年,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将异军突起。日前,记者从市文化局了解到,为让农民逐步与城市居民一样公平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我市将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机遇,切实抓好农村
文化建设。今年,我市农村除了年内实现文化中心“镇镇有”外,以全面实施“文化家园”工程为核心的各种配套服务和相关措施将紧随其后。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扩大公共服务覆盖农村的范围,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扩大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农民在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上较城市居民有很大的差距,其中文化方面所呈现出的“短腿”现象堪忧。目前,我市还有11个镇没有文化站,3000多个村庄没有文化活动室,虽然文化部门每年都安排送戏(电影)下乡活动,但毕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等仍是急需解决的棘手问题。为此,市文化主管部门将力推七项措施。 首先,在2005年改扩建20处镇文化中心的基础上,将投资改扩建数十处镇文化活动中心,各区市也相应加大投入和配套,确保年内实现全市“镇镇有”文化中心的目标。其次,开展“示范镇文化站”建设,建立健全镇综合文化站管理体制,加强对镇文化骨干的培训,确保改造后的镇文化中心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三,广泛开展“双创”活动,创建市级“先进文化社区”和“先进文化村庄”,认真挖掘、整理当地文化资源,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评选命名一批“民间艺术之乡”和“民间艺人”。第四,把解决农民看电影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办好第九届农民电影节之外,今年争取镇镇成立流动电影放映队,有条件的村庄可添置固定电影放映机,力争3—5年,彻底解决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第五,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实施信息资源“五连线”服务平台建设,争取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文化信息网络。第六,鼓励群众进行文艺创作的热情,组织优秀作品参加“群星奖”、“四进社区”文艺展演和中国老年合唱节等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第七,不断扩大为大众服务、为基层服务的文化资源总量和规模是今年农村文化众多的重要主旨,为此,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加快流动文化服务的“流速”,组织安排一系列流动演出、流动图书馆、流动电影放映、流动公益讲座、流动培训和流动展览等服务。(本报记者张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