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35个理事会成员国以27票支持、3票反对、5票弃权的结果,决定将伊朗核问题报告安理会。伊朗核问题几起几落,西方国家数次扬言要将其提交联合国,此次最终不幸成真。事态发展到这种地步,主要导火索是今年1月10日伊朗公然恢复核燃料研究。
但从深层看,则是伊朗与欧美在核问题上立
场对立,互不妥协的结果。伊朗想“生米煮成熟饭”,但主动出击却造成舆论上的被动。最近民调显示,美国57%的民众支持对伊朗动武,表明美国主张对伊朗强硬舆论开始占据上风。欧盟三国也态度转强,并在1月18日明确拒绝了伊朗提出的恢复和谈的要求。欧美立场日趋靠拢,并在国际社会形成一个强大的“压力集团”,使得欧盟的决议草案在IAEA得以高票通过。
报告安理会意味着伊朗核问题的解决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一是解决伊朗核问题的“规格”提高了。在IAEA正式将伊核问题提交安理会后,安理会这一最权威的国际组织将取代IAEA成为解决伊朗核问题新框架,当事国也由欧盟和伊朗扩大到整个安理会。正如德国代表所称,伊朗核问题不再是伊朗与欧盟之间的争执,而是伊朗与整个国际社会间的问题。这不是IAEA将其职责移交安理会的问题,而是维护《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可信度和维护IAEA权威的问题。
二是围绕伊核问题斗争将更趋复杂微妙。伊朗核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各国因利益考虑不同,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态度差异很大。欧美一直担心伊朗借和平利用核能发展核武,因此均想打掉伊朗核计划;俄罗斯在伊朗有重大经济利益,因此希望伊核问题“软着陆”;而不少发展中国家对伊朗处境深表同情,此次IAEA表决中投反对和弃权票的均是发展中国家,由此也折射出一些无核国家面对核不扩散机制的复杂心态。因此,在联合国这一新平台,围绕伊朗核问题的斗争将更趋复杂微妙,并可能带动国家关系的分化重组。
但就目前而言,联合国介入并不意味着伊朗核危机已一发不可收,伊朗也不致很快遭受制裁或军事打击。
一则是伊朗反制裁能力较强。它既可打“石油牌”,也可打“地缘政治牌”,对欧美均具有一定威慑。而且,为应对制裁,伊已储备了大量食物、药品和其他物资,并将核设施分散到全国各地300多处地点,还加紧研制和购进军事装备。最近伊朗还从欧洲撤出不少资金以防不测。因此简单地对伊朗进行制裁或军事打击,西方将得不偿失。
二则伊朗核活动目前一直在和平利用核能范围内进行,并未明显违法,这使美欧也缺乏进行制裁和军事打击的法理依据。欧美如一味用强,反而可能加剧伊朗的受困心理,坚定其核开发的决心。制裁不是好办法。因此目前各方并未放弃外交努力。
从欧盟的角度看,伊朗既是其重要贸易伙伴,也是其发挥大国作用的舞台。
因此“以压促变”仍是其政策首选。德外长施泰因迈尔称,安理会介入并不一定意味着谈判终止。
而对俄罗斯来说,伊朗遭受制裁将使俄失去几十亿美元的市场。这些利益牵挂令俄很难接受对伊朗制裁。俄驻IAEA大使表示,只要伊朗与原子能机构继续合作,俄就不会要求安理会对伊朗采取行动。就连IAEA也一再强调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目前IAEA仅仅是将伊朗核问题向安理会“报告”而非“提交”。而且按照议程,IAEA总干事将在向3月举行的机构理事会进行汇报后,才报告联合国,这实际是为伊朗改变政策预留时间。话说回来,即使正式提交安理会,也只是开启了一场复杂而艰难的讨价还价进程。换言之,伊朗核问题远未到全面爆发的临界点。(田文林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