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召开的全市深入开展平安青岛建设暨政法工作会议,对2006年的工作任务做了部署。全市上下一定要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平安青岛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是关系到国家安全与民族存亡的一件大事,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
力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切实增强创建平安青岛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努力开创平安青岛建设的新局面。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平安青岛建设及政法稳定工作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机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政法稳定工作,紧紧围绕把青岛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最稳定、最和谐城市之一的目标,卓有成效地深入开展平安青岛创建活动,有力维护了全市政治、社会、信访、生产“四个安全”,实现了“四个下降一个提高”,即严重暴力犯罪、治安案件、安全生产事故以及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分别下降3.6%、7.3%、24.5%和11.4%,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95.8%,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我市相继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十大见义勇为好司机城市等荣誉称号。政法战线在2005年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战线的同志比较清醒地认识到了当前“拐点期”的特征,不断地完善“拐点期”的应对措施,比较得心应手地处理社会平安的问题,巩固和发展了全市安定和谐的大好局面。
平安青岛建设和政法稳定工作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是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复杂。中央政法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然是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将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是人民内部矛盾的增多和敌对势力的插手利用。这一估计完全符合青岛的实际情况。从我市情况看,还有这样几个特殊情况:一是青岛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期,人气、商气很足,既会引来投资者,也会引来犯罪者。二是在我市举行的国事活动、国际活动相对频繁,对安全保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青岛处在国家的开放前沿、军事要地,必然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的首选地。四是由于目前改革不断深化,必然会带来一部分人利益的重新调整,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有所增加。另外,一些地方基层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流窜犯罪、团伙犯罪、黑恶势力、黄赌毒等问题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可以预见,影响平安青岛建设和政法稳定工作的不安定、不确定、不和谐因素不仅将大量存在,而且还会不断出现,在一些领域和层面甚至还会比较突出和严重。
从平安青岛和政法稳定实践看,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思想上,对中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开展全局性的平安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理解和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工作上,个别地区和部门对上级开展平安创建、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和工作重点把握不全面,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在组织上,平安青岛建设的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束缚仍然较多,与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还不相适应;在保障上,人力、财力仍然存在一些缺口,特别是政法部门的高科技装备明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平安创建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机关一定要充分认清平安青岛建设形势的复杂性、任务的艰巨性、工作的重要性,再接再厉,增强信心,更加自觉地用心把握、用心工作、用心落实,巩固、发展我市平安稳定的好形势,把平安青岛建设进一步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