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春节长假后第一天上班,原本同事间见面问声“过年好”的拜年吉利话,大多被“收到我的拜年短信了吗”所代替。春节年年过,年年不相同。当走街串巷的传统拜年方式遭遇电话、网络、短信的虚拟化,当嘘寒问暖的握手言谈演变成酒店里的推杯换盏和KTV里的劲歌PK,那流传了千百年淳朴而又满含温情的年味还剩下了
多少?被如今时尚一族百般诟病的“拜年俗套”是否真的已然落伍?这个春节,你拜年了吗?拜年方式的演变,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昨日,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调查1:谁在拜年?
中老年成为主力军青年人不懂吉利话
昨日,记者随机采访了30多名市民,结果显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成了拜年的绝对主力,而且多数人还保持了登门拜年的传统喜庆方式;20岁至30岁的年轻人,拜年方式相对而言则显得有些单一,绝大多数仅仅通过短信和电话拜年,很少串门拜年;此外,由于选择传统拜年方式的家庭越来越少,因此不少儿童连句讨巧的拜年话都不会说。
“过去拜年可热闹了。大年初一天不亮就得赶快起来,把客厅打扫得干干净净,在茶几上摆上一盘盘煞费苦心摆好花样的待客品,有糖、瓜子、水果……院里的邻居往往最早来拜年,越早越显得心诚,有时候五六点钟就有人敲门了。然后就一拨接一拨断不了,领着来的小孩儿,嘴都特别甜,什么好听说什么,听的人图个吉利乐开了花,就高兴地给小孩儿封个压岁的红包……”
昨日,家住台东六路的73岁老人柳建兰给记者描述了一幅十多年前拜年的热闹景象。柳大娘有些落寞地告诉记者,自从搬进了居民楼,邻居之间很少往来,以往邻里拜年说个吉利话的场面不再有了,更令她有些不满的是,她的几个小孙子,个个都不把她封的100元红包放在眼里,让说句吉利话,最多也是个“过年好”,没有了以前家庭中儿孙承欢膝下,吉利话讨巧话飘满堂的乐趣。
调查2:怎样拜年?
八成人拜年靠拇指不谋面少了人情味
据本报与青岛新闻网在春节前夕进行的千人网上调查显示,人们拜年方式这几年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只有23.90%的青岛人还保留着登门拜年的老方式,33.84%的市民选择电话拜年,而网上拜年、短信拜年占到了42.27%。也就是说,近8成的市民都选择了不谋面的拜年方式。
家住香港东路福润山庄的丁先生告诉记者,他的手机在除夕晚上就没停着,一边接别人发来的短信,一边是自己忙着发短信。“足足忙活了两个多小时,前后发了百八十条短信,还用光了一块电池。”在一家大型企业做部门经理的丁先生表示,“今年没上一家去拜年,因为现在的拜年已经少了以往的人情味,被一些别样的味道替代了。比如你上领导家拜年,就害怕碰到其他同事,担心被人误会是去送礼;现在同事之间住得也远,大多数连住在哪里都不知道,就更别提拜年了。所以我索性不操那份心,谁家也不去,发个短信表示心意就够了。”
调查3:为啥拜年?
表真诚登门去问候走形式短信被打折过年拜年,在电话、短信、网络等虚拟方式出现前,是件很实诚的事,想给谁拜年就上谁家去。可在方便快捷的虚拟拜年风行的今天,几分钟之间就会有十几二十条拜年短信不管你接不接受只管呼啸而来。所以,不少接受采访者表示,虽然拜年短信都包含了真诚的祝福,但也有少数不在计划之列的短信,是收到别人的之后,不得不回复的礼尚往来。
昨日,在一家保险公司理赔部门工作的肖先生告诉记者,“过年我一共发了100多条短信,手机上有的号基本上一网打尽。要是改成打电话拜年,就肯定不会给这么多人拜年。
另外,还收了20多条短信,得使劲回忆才能想得起发信人是谁,所以也得给人回条以示礼貌。”不过肖先生也表示,明年将考虑不再用短信拜年这种方式,“一条短信发给所有的朋友,对好朋友来说有点失礼,对久不联系的人来说也可能有点唐突,所以明年会考虑重新使用电话拜年的方式。”
传统不能丢内容要更新
对于拜年方式的悄然改变,市民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63岁的离休干部陈向锋感慨地表示,春节,是几千年来我们民族传统的标志性符号,而拜年更是春节传统中的精髓,这个传统仪式如果缺失或走味,将是一种可悲。日前,国内不少专家也提出了“保卫春节”的观点,更是将保留拜年等传统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紧急性。南开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朱鲁子也曾对媒体表示,“传统仪式并不等同于民族精神,但,没有传统仪式,民族精神就会魂不附体”。
市民胡先生认为,传统的拜年方式中,敬老是其中的重要内涵,而独生子女一代中,能领会这一内涵的越来越少。目前青年人之间发短信、打电话多,而问候长者的少,与他们的父母大相径庭,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对传统的逆反,还是现代化中的异化。
而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往后出生的年轻人,则对传统单一的拜年方式提出质疑。“也不是不拜年,就是想加点新内容,更丰富些。”大学生王晓磊告诉记者。
链接
链接1 最热门的拜年短信
昨天拜年早了点,明天拜年挤了点,后天拜年迟了点!现在拜年是正点。拜年啦!拜年啦!
愿你狗年开始:鼠不完钱,牛那样壮,虎虎生威,兔气扬眉,龙马精神,蛇得消费,马到功成,羊洋得意,猴会有期,鸡不可失,狗用就算,猪你发财!
上帝说:春节前发短信给十个美女就会春节快乐!天啊!可我只认识你一个啊。上帝说,不要紧,她级别高。一个顶十个,发了一样管用!
等不及了,我决定代全国人民提前祝你和家人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你以后几天收到的短信都是我安排他们发的,我为人很低调的,你知道就行,不要声张!
链接2拜年的由来和习俗
关于拜年习俗的由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民间拜年的形式,大体可分4类:一是走亲戚;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或是见面说得来的,到了年禧,见面彼此恭贺“过年好”。
是否淡了人情味?
通过记者调查显示,拜年短信,这个与包饺子、放鞭炮、看春节晚会并列为春节4大主题的异军突起的过节方式,大有逐渐取代传统拜年方式之势。究竟这种改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昨日,记者就此进行调查时,有不少市民表示,过于模式化的网上群发短信,重复率过高的二手短信等3大通病使得拜年短信如同“鸡肋”,让人觉得祝福中少了些人情味,在情感上冲淡了大家心目中期望值极高的过年氛围。
短信群发,内容有点虚
“拜年短信进行群发,似乎不太适合。因为发送对象中既有同事、朋友,也会有领导、长辈,从礼仪上讲,拜年的话应该是不一样的。”昨日,至今为侄子没打电话拜年,而只是发来条“虚头虚脑”的拜年短信耿耿于怀的吴恒星先生不满地说。吴先生今年55岁,对于拜年短信这种新鲜玩意,他是来者不拒,但也从来不回。“一是我不会发短信,我的手机功能就只会打电话;二是我觉得上门拜年、电话拜年人情味儿更浓,用短信拜年谁知道对方收没收着。”吴先生说,即使年轻人喜欢用这种方式,也不应该一条短信“一网打尽”,最起码应该给长辈准备条彬彬有礼的,以显尊重;给朋友发时则可活泼些。
克隆短信,味道有点涩
今年春节,凡是收到拜年短信的市民,90%以上的都会有收到内容雷同的短信祝福。这种把收到的短信,改改发送人姓名再发出去的“二手短信”,令祝福大打折扣。昨日,市民李萌小姐调出手机短信给记者看,一条“福福福福福福福福福福福福福福福福福福福福福福气多多!十全十美!万福重叠福星高照!新年快乐!”的相同短信,李萌居然一气收了8个!“第一遍收的时候挺新鲜,第二遍就有点审美疲劳了,到往后的几遍都没兴趣看了,所以到底是谁发的都没印象。”李萌告诉记者。
知名不具,感觉有点蒙
在五花八门的拜年短信中,最令人头疼的是那些“知名不具”的短信。记者在春节期间就收到一条此类拜年短信,虽然最后一句说的是“咱俩关系钢钢的”,但记者仍望着手机号,实在想不起是谁来,恨不得打个电话回去问问到底是谁。针对此问题,记者随机采访了18名市民,结果有16人都表示收到过不留名的短信。虽然该说的吉利话说了,却还没达到拜年的效果,真是有些得不偿失。类似的拜年短信的尴尬还有不少,有的短信只发送了一半,让人觉得不知所云;有的短信干脆没到目的地就玩起了失踪;还有的短信到了收信人手中,竟然成了乱码……亮点:原创短信受欢迎
同样是拜年短信,原创的短信无论水平高低,受到的欢迎程度竟也盖过最精彩的二手短信。在政府机关工作的林洪手机上收到了近10条短信,结尾都附着“本人原创”等字语,使得他格外重视这些短信,至今也不舍得删。而在外企工作的宋晓春先生,给记者看了条他自创的短信,“去年今日此节中,网路阻塞未疏通,虽然拜年情意浓,半数短信未成功,为了祝福顺利送,只好提前三刻钟”。
集体聚会更风行
在登门和短信拜年之间,既能表达真诚、又能表达友谊的集体聚会,今年颇为风行。昨日下午2时左右,记者打电话给朋友拜年,听见电话那头推杯换盏好不热闹,朋友在电话那头高兴地说,我正在给老师拜年呐。记者了解到,像这样以在酒店聚会代替串门拜年的方式今年并不少见。传统的过年方式正在逐渐演变成一种过年消费,越来越多的人把以往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的习惯,改成了约在一起或把酒言欢、或驾车出游、或激情高歌、或滑雪疯狂……总之,丰富多样的消费方式,给传统拜年注入了新的内容与形式。
在外贸公司工作的周建琛说:“我从初一吃到初七,足足胖了两斤!”他表示,这几天的拜年饭内容各不相同,有的是亲戚间的聚会,有的是同学狂欢,有的是同事深谈,还有的是和客户联络感情,总之,顿顿有主题。采用如此拜年方式的市民普遍表示,这样一是可以一改过年在家里煎炒炸煮招待客人的方式,避免家人劳苦;二是从纯粹消费享受角度,这样吃得更丰富,活动得也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