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着眼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即墨市积极推动和谐农村建设,全方位构建起以“创造发展条件、提高发展能力、完善发展保障”为主体的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机制,实现了城乡经济和社会
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培育以大项目为主的六大产业集群,壮大农村经济产业支撑力
“只有迅速壮大农村经济实力,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即墨市委书记张洪训如是说。即墨市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等优势,把壮大以大项目为主的六大产业集群作为繁荣城乡经济、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成为农村经济产业的强大支撑。
如今,即墨已初步构建起以针织服装服饰、电子及电子配件、造船及造船配件、食品饮料、旅游和市场商贸等六大产业集群为主体的新型产业体系,形成了以即发集团为龙头,红领西服、亨达皮鞋等品牌企业为骨干,1200家企业相配套的针织服装服饰生产加工基地;以创新科技、TCL家电、新同人电子为龙头,180多家企业组成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和市场商贸、新兴旅游两大现代服务业。目前,即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内资309亿元;引进外资投资过千万美元大项目119个、涉及总投资32亿美元,引进内资投资过亿元大项目166个、涉及总投资456亿元。
大青岛新东部建设步伐的加快,为即墨东部乡镇的农民带来了新机遇。短短一年时间,即墨东部先后引进了涉及总投资315亿元的21个旅游重点大项目。天泰山海泉综合开发项目已建成滑雪场、假日海滩和山地公园一期工程,天逸海湾国际度假城项目完成砌坝等基础工程,王朝五星级产权式度假酒店等项目陆续开工,“三山”综合开发、华鲁国际游艇俱乐部等项目相继落户,东部旅游度假区整体形象迅速提升。温泉镇、鳌山卫镇不少农民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一些村子里的姑娘不再外出打工了,她们在天泰高尔夫会所找到了新工作———当球童。而镇上上了年纪的妇女也找到了新的生财之路,她们夹着小马扎到球场修整草坪,一天能挣30元。据统计,即墨二三产业累计吸纳农村劳动力30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3%,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占了70%。
加快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载体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对于城市,农村的落后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上,更体现在基础设施不足和滞后上。因此,即墨市加快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载体建设,并将其作为在新一轮竞争中实现更大发展的必然选择。
1月18日,即墨市向几个街道办事处发放了总额达1001万元的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代补资金。去年以来,即墨市针对城中村的财政状况、村容村貌现状和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活、生产环境的迫切需要,将公共财政着力向城中村倾斜,配套出台了以奖代补政策,由村庄和市财政按照1:1比例承担村庄道路硬化、绿化、管道建设和河道治理费用。
即墨市市长李宽端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农村、农民,而最能直接体现群众利益的就是门前路、窗外灯、家乡河!”为此,即墨市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总抓手,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三城并创”,不到两年时间,已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也通过了国家技术评估并即将接受最终验收,国家卫生城市通过了省专家组初检。
如今,“三城并创”活动延伸到了镇村:即墨市高标准完成了青烟路、蓝鳌路等连接城区与镇村主要道路的综合治理,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一期工程,启动了墨水河、龙泉河综合整治工程,所有村庄建起了垃圾集中处理点。蓝村、鳌山卫、华山被列为全国重点小城镇,温泉、田横被列为省级中心镇,鳌山卫等3个镇被评为全省文明城镇。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即墨市对“三农”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市级财政的涉农支出由5年前的1.1亿元提高到去年的3.5亿元,年均增长26%。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畜牧科技示范园、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更成为即墨农民增收致富的“孵化器”。仅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就引进推广新品种120余个、新技术40多项,带动3万多农户发展起无公害蔬菜。目前,即墨市形成了粮油制品、水产品、畜牧产品、饮料四大农业产业链,培育出“陌上春”蔬菜、“鳌福”茶叶等53个农产品名牌,组建起各类合作经济组织39个,农业的增长方式已由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观光农业等特色农业转变。
努力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健全农民强有力的保障体系
近年来,即墨市全面推行了农村大病医疗统筹和救助制度、社会救助、社会养老保险、全程办事代理制度……一条条惠民措施、政府提供的若干公共服务,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从2003年开始,即墨在青岛五市中率先推行农村大病医疗统筹和救助制度,全市统筹保障村庄覆盖率达100%,农
民参保率达99%,大病医疗救助基金累计达到3993万元。两年来,已累计为4.74万参合农民结报医疗费5143.5万元,向2189户困难家庭发放大病医疗救助金473万元。与此同时,即墨还开展了“光明行动”和“爱心行动”,市财政累计拨款897万元,使4085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为43名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少年儿童实施了康复手术。
2005年,即墨市将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820元;投资270万元实施安康居住工程,使143户残疾人喜迁新居;设立了200万元的高考奖励基金,已奖励高中教师369名;困难家庭学生救助基金总额达到700万元,救助困难家庭学生25117人次;累计减免困难学生杂费、课本费、校服费1200万元。通济街道办事处西北管村先后投资2800万元,建起现代化敬老院和幼儿园,凡本村65岁以上的老人全部免费入住,实现了全村学龄前幼儿全部免费入托。
为了让农民掌握参与就业竞争的专业技能,即墨市通过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转移来提升农民致富能力。从2001年开始,全市累计投入4200多万元,建立完善了资源管理、培训、转移、政策四大平台,引进建设了青岛高级技工学校、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全国总工会劳务输出培训中心等培训载体,建立了高级技工和熟练技工的培训体系,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21万人,其中73%实现了非农就业。同时,即墨市把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作为提高农民素质的基础性工程,累计投入3.8亿元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连续3年面向全国公开选聘优秀教师,在青岛五市中率先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90%以上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劳动技能,从源头上提高了农民素质。张正杰 周起先 李崇虎 吕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