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省份采取行动赋予农民工产业工人待遇
新华网上海2月2日电(记者季明 郭奔胜 王建华)
中国农历新年到来之际,留在上海、江苏、广东等地城市里过春节的数十万农民工收到了当地工会组织发放的慰问金和年货。这是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今年1月初宣布的增拨500万元
“农民工专项温暖资金”所作出的具体行动。
拨付专项资金给农民工,这在“送温暖”工程开展10多年的历史上还是首次。上海市总工会民主管理部部长张立群说:“此前,送温暖的对象仅限于拥有城市户口的困难企业职工,今年将农民工纳入送温暖的范畴,是农民工的地位和待遇逐渐趋同正式的产业工人的具体反映之一。”
据估计,中国农民工的数量目前已接近2亿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中央领导人近年来也在一系列文件和会议讲话中多次强调,农民工已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1月1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称,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是我所听到过的中央对农民工地位和作用的最高评价之一。”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的员工徐汉祥说。
分析人士认为,1月1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是中央现实解决有关农民工正式产业工人身份待遇问题的最新的明确表态,它发出了异乎寻常的积极信号。
这次会议还特别指出,各地要采取具体的行动和措施,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为农民工制定和推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将其纳入工伤保险范围,纳入所务工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向其提供相关公共服务,保障其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
徐汉祥是来自偏远农村的一名进城务工者,他被推选为工会主席,以前工会主席通常只能由企业正式工人或管理者担任。半个月前,徐汉祥还和另外一名农民工沈厚平,作为375万在沪外来务工人员的代表,列席了上海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创外来民工参加上海最高立法机关会议的先河。
复旦大学研究中国政治制度的专家浦兴祖说,“开始邀请农民工以非农民的身份列席人大会议,是对其产业工人地位和待遇的事实性承认之一。”
在农民工聚集数量最多的沿海发达省市,当地政府已开始为农民工建立最低工资、医疗和养老保险、子女就学等各项制度保障。例如,上海已有200多万农民工参加“外来人员综合保险”。在江苏省的许多企业,农民工都像本地人一样参加“五险”。江苏省无锡市教育局副局长章一中说,全市公办学校的大门对所有人敞开,目前已有90%以上的农民工的孩子在公办学校读书。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产业的调整,大批城市产业工人被分流到其他行业。以上海为例,最多时曾拥有144万国企城市产业工人,目前,已锐减到不足20万人。
上海市社科院专家陆晓文说,随着旧有户籍制度的最终打破,阻碍城乡劳动力市场统一的壁垒也将被彻底清除,农民转为产业工人会更加便利和自由。目前,全国已有10多个省份着手进行户籍改革试点。
他说:“进城的亿万农民工事实上已成为补充传统产业工人大军的重要力量,给予他们正式的产业工人身份和待遇关系全局,是不可逆阻的历史趋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