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的17.2%下降到8.9%,2005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首次下降到一位数,告别了长期存在的两位数局面。记者昨天从中国银监会获悉,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银行业监管实现历史性突破。
数据还显示:全国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商业银行由2004年年初的8家,增加到2005年
年末的53家;资本充足率达标行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重由2003年年初的0.6%,上升到2005年年末的75%左右;截至2005年末,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全年实现账面利润(税前)1850亿元,所有者权益达到1.1万亿元,增长24.5%,所有者权益增长首次超过了贷款、资产、存款增长。
有效管控“信贷”总闸门
3年来,银监会通过强化法人监管、强化资本约束和风险拨备约束,使银行经营发展更为理性,贷款增长速度稳定地保持在与市场有效需求相适应的水平上,结构进一步优化。
银行业机构新增贷款从2003年的3万亿元,下降到2005年的2.5万亿元。贷款增长呈现明显放缓之势,从2003年21.4%的高速增长发展到2005年12.8%的平稳增长。从期限结构来看,中长期贷款增幅持续下降,分别从2003年增长30%,下降到2005年增长16.2%。新增中长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从2004年的59%下降到2005年的52.9%。实践证明,通过资本约束等审慎监管手段解决银行贷款盲目增长的问题,比通过行政手段解决效果更好。
不良贷款持续大幅度“双降”
银监会成立以来,经历了2004年国家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发展过热行业的调控和2005年国家对房地产投资增长过快、商品房价格上涨较快的调控。在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银监会始终高度关注和防范经济速度由高到缓而暴露的银行风险。针对转轨经济存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风险暴露情况,银监会强化银行风险监管,加大不良贷款“双降”工作力度,使不良贷款经受住反弹的压力,实现不良贷款持续大幅度“双降”。
从2003年到2005年,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分别减少1863亿元、3947亿元和4986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下降5.8、4.6和4.3个百分点,实现了持续大幅度双下降。不良贷款率在2005年首次下降到一位数的历史最低位。
全国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商业银行由2004年年初的8家,增加到2005年年末的53家;资本充足率达标行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重由2003年年初的0.6%,上升到2005年年末的7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