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了一年的焦急等待后,国内药企近日还是得到了印度政府正式对我国出口的青霉素工业盐提起反倾销诉讼调查的消息。据了解,这是中国企业首次遭遇印度政府正式的反倾销调查,如果反倾销诉讼成立,那么对相关国内企业,甚至对整个中国医药出口行业都将造成重大损失。
为此,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召
集国内青霉素工业盐主要生产企业负责人紧急进京,商讨对策。而凡在调查期内出口该产品的企业均为涉案企业。
印度为我出口第一大市场
记者日前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获悉,印度工商部反倾销调查当局1月16日发布公告称,决定对我国青霉素工业盐的出口提起反倾销调查,调查期为2004年10月1日至2005年9月30日。据了解,近两年来,印度方面对我国青霉素工业盐的出口进行反倾销诉讼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息,但迟迟没有付诸行动。这与印度国内巨大需求量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据我海关统计,在调查期内,我国出口到印度的青霉素工业盐金额达9900万美元,而健康网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去年我国工业盐的出口量在1.1万吨左右,其中80%销往印度。显然,印度是我国青霉素工业盐出口的第一大市场。
反倾销起因为价格战
多年来,中国企业在竞争中以成本和价格优势与印度本地企业一较高下,有消息显示,国内企业销售青霉素工业盐的价格比印度企业低30%。据记者了解,由于竞争过大,我国青霉素工业盐企业的“内讧”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相当激烈,而2003年时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就曾经召集9家生产企业签订行业协议,规定价格,但由于有一家制药企业拒不执行,行业协议立时土崩瓦解。在2005年下半年,业内也传出五大厂家联手提价自救的消息。然而,自家的账还没算清,外来的讨债者又追上门来。
其实,早在2004年7月份,印度卫生部门就启动了“特定产品保护性保障条款”,曾暂停中国青霉素工业盐及其他青霉素原料药类的进口审批工作,但3个月后又恢复了,这也是历史上印度对我国青霉素工业盐出口贸易实施的最严厉的制裁措施。目前我国青霉素工业盐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华星、华药、鲁抗、石药、哈药、福抗等几家企业。
转型迁厂力保生存
几年来的价格战,打得国内企业已经疲惫不堪,多数工业盐生产厂家已经纷纷减产或停产。
华药集团外贸公司副总经理王云宵曾表示,他们早就已经开始调整,青霉素工业盐现在基本上可以实现内部消化,经过深加工,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所以“公司利润并不依赖青霉素工业盐的出口”。而石药集团则将工厂搬迁到内蒙古,以谋求更低成本。鲁抗董事长章建辉去年就向媒体表示,他们会从低端抗生素领域逐渐淡出,而且会将生产场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本报记者 李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