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女儿回来住了两天;儿子1月19日回来一天……”1月21日,家住广平县焦庄村的程奶奶又在自己的账本上记下了一笔最新的“收入”。程奶奶向记者展示了这本特殊的账本,这个账本上详细地记录了两个子女回家探望的次数和时间。(1月24日
际在线)
因子女不能经常回家,独居的老人便特意建立“子女
探亲账本”,将子女回家的时间和次数记录下来。报道说,老人还准备在春节时增设“回家奖”,给回来次数最多的儿子和女儿发“红包”,鼓励两个子女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老人,这是作子女最起码的道义要求和亲情回报。可时下回家看看竟成了老人的一种奢望。“子女探亲账本”和“回家奖”,折射出了当前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亲情隔疏。
不错,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作子女的大都远走他方忙于自已的事业。平时除了电话问候以外,一年难有几天时间陪伴在老人身边说说知心话,给老人洗洗脚、梳梳头。而一些作子女的也认为只要让老人丰衣足食就是对老人的孝敬,鲜于在工作之余主动抽时间与老人唠唠家常、嘘嘘寒暖。
同时,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发展,老人与子女之间因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不同,代沟也越来越深,共同语言越来越少。既使同居一室,也很难说上一句热心的话儿。如此,一些老人看起来衣食无忧,但因与家庭成员沟通少,融入社会时间不多,好似被封闭和禁锢一般,十分地孤寂和落寞。有的甚至导致自信心下降,久而久之落下了难解的心病,滋生自杀的念头。
其实,老人晚年的幸福,不仅仅是生活上的富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愉悦。“少吃点没关系,只要日子过得开心”。因此,有专家建议作子女的每天要和老人谈心15分钟,解除老人的心中“疙瘩”,给老人以心理上的慰藉,让他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充满阳光和快乐。“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做子女的就当如此。
关心老人,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的标尺。老人辛辛苦苦一辈子,让他们安享晚年理所当然。面对老龄化社会,关心、赡养、孝敬老人已是一个社会话题。因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是社会的应有之义。而对一个家庭来说,更重要的是重视老人的精神赡养,使其真正地老有所乐。
一首《常回家看看》曾让我们心灵为之震撼。父母不在于儿女有多大出息、有多少钱财,而在于能够常回家聚一聚,用亲情慰藉老人。因而,我们作儿女的,切忌别让“子女探亲账本”再多下去,蒙羞了我们的亲情。(陆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