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投23亿扮靓城乡义务教育
本报讯(记者 孙军)新型的弧形黑板,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不会反光;网络教室宽敞明亮,教师、学生可随时登录互联网;新建成的餐厅可容纳千人同时用餐……近日,在青岛即墨南泉中学,率队进行义务教育标准化督察的青岛市副市长王修林对学校的建设给予了表扬。
据悉,始自2000年的青岛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工程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3.3亿元,全面提升青岛市城乡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力求让所有中小学校处于相同的起跑线上,给每个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条件。截至2005年年底,青岛市七区和胶南市所有中小学校全部达到标准化的要求,全市90.7%的小学、94.3%的初中学校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标准化学校。
“黑屋子,土台子”曾是昔日农村学校的破旧情景,随着继中小学布局调整之后义务教育标准化工程的实施,学校的内部设施大为改观。据青岛市教育局最新统计,2000年至2005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后,全市小学由2000年的1447所调整为2005年的998所,初中由297所调整为245所。截至2005年年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率达96.5%,学生计算机拥有率人机比为15.7:1,教师计算机拥有率人机比为2.03:1。
标准化工程还涉及教学、德育、管理等学校的软件。如今,在青岛市的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一言堂”被打破了,学生上课时的小组讨论成“家常便饭”,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社会成为学生的大课堂。
《中国教育报》2006年1月24日第1版 记者 孙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