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怪坡”所在地场景)
水母网1月23日威海讯 连日来,“怪坡”的报道牵动了众多读者的心,那么,“怪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威海市公
路勘察专家给我们揭开了谜底:“怪坡”其实是视觉误差。
为了揭开“怪坡”谜底,20日,记者分别采访了威海市地震局、威海市公路局的有关专家。各路专家一致排除了“重力异常”、“磁场效应”和“>失重现象”以及“UFO的神秘力量”等说法。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和各项勘测数字,他们得出结论:是视觉误差造成的。
威海市公路勘察设计院综合科主任冯德贤说:“视觉误差,不但误导了众多司机,连我们这些长年搞公路勘测的专职人员,初次接触时也都感觉难以理解。”
冯主任告诉记者,要了解“怪坡”的形成,必须要从了解“怪坡”所处的“地形”(路形)开始。
他说,从人们看到的怪坡“底部”的7号路碑向西看,有个“大顶”,7号路碑至大顶之间,是一个1000多米的坡路,勘测表明这个坡路确实存在,并且经测量,坡度超过30度。从7号路碑向东北看,这条路又延伸至“小口”,这段“坡路”只有100米。
冯主任说,2000年,此路段修路施工勘测期间,勘测人员吃惊地发现,这段看上去有50度以上的百米坡路,最高点和最低点只相差20厘米。他说,前几天体验者来此处体验时看到的最低点,实际上也并非在7号路碑处,而是在7号路碑以东的10余米处。
正因为7号路碑这一地段的特殊性造成了人们的视觉误差,以为7号路碑是两个坡路的交接点,同时7号路碑又是该段环山路弯度最大的一个点,弯道行驶,尤其在坡道中的弯道行驶,为使车辆不会因离心力的影响冲出弯道,人为设置了“外超高”路形,也就是在弯路处,充分利用外侧高、内侧低处理法,使7号路碑这个点的弯道,外高内低现象格外突出。
冯主任说,人们从“小口”驱车向西南一看,其视觉一下聚焦到了7号路碑处,所以尽管“小口”10余米远,但仍感觉是在下坡,此时一旦停车,汽车自然会倒退10余米而自动爬上了“山坡”。
至此,“怪坡”之谜被彻底破解。21日,记者和体验者结合专家指点,再度驱车前往王家村,重新体验“怪破”,发现事实确如冯主任所说。
连日来,“怪坡”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兴趣,为了满足热心读者体验“怪坡”的愿望,素以学习、竞赛、公益、探险而闻名的威帜车迷运动俱乐部,将出动10辆汽车,于今天上午10时,组织本报部分幸运读者亲身体验“怪坡”。截至目前,烟威两地已有几十名“探险者”报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