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程时盛报道
“2005年,北京市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44969元,折合美元为5457美元。”昨天下午,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于秀琴在公布北京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时表示,北京市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上已达到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水平。数据显示,2005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14.5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
市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达到17653元
根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北京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653元,比上年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其中,20%低收入人口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9%,增速高于20%高收入户4.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60元,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
北京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1%,比上年稍微有所提高,但仍处于2.3%的可控目标内。
北京市常住人口
达到1538万人
200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538万人,比上年增加了45.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180.7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7.8万人。“十五”期间常住人口每年平均增加34.9万人,户籍人口每年平均增加14.6万人。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
贡献率达到66.4%
数据显示,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5:32.7:64.8,变化为2005年的1.4:30.9:67.7。于秀琴说:“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表明北京的产业结构已接近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水平。”
2005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高于上年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发展最快的是房地产业———“十五”期间房地产业年均增速高达19.7%,高于第三产业平均增速7.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4.6%升至2005年的7.2%,上升了2.6个百分点。
专家认为,国外大城市的资料显示,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0%之前,一般呈直线提升轨迹,在这之后变为交错提升的轨迹。因此北京的第三产业不但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且现阶段的发展仍处于直线提升时期。
房地产投资
比去年回落5个百分点
对于北京房地产业投资的问题,于秀琴回答:“北京的房地产投资在全社会投资当中的比重高达58%,这个比重在全国各地区应该说是最高的。但从2005年的执行结果看,北京市在严控两个闸门:一个是资金、一个是土地。”
于秀琴介绍,从银行贷款数据看,新增的贷款比2004年同期增长不到100亿元,贷款的力度收缩还是比较大。第二是从土地上对房地产的无序竞争实施一些控制。2005年房地产投资仅增长3.5%,这个速度比上一年度低了很多。由此影响到房地产投资的结构比2004年回落5个百分点,回落到53%。“国家的政策还是比较明确的,对房地产这个领域的调控,为的是使它平稳适度地增长。因为房地产业作为城市经济来说,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目前北京市的房地产业应该说大致还是比较健康的。”于秀琴说。
2005年北京地区
进出口总值突破1万亿元
据海关统计,2005年北京地区进出口总值达到1255.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突破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2.8%。
北京已成为北方主要的进出口集散地,地方企业进出口总值403.2亿美元,增长43.6%,折合人民币达到3200亿元人民币,进出口的依存度达到47.3%。2005年,全市出口总值30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1%。
七成居民感到
目前生活幸福
“到2005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比上年末都有增加。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有所提高。”于秀琴说,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15.5万人。2005年末全市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40.6万人,比上年增加3.8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249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7.8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
北京市统计局在2005年开展的北京市和谐社会建设居民意向调查的结果显示,北京市居民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态度是积极的。有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北京的社会是和谐的,有七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未来五年个人的生活会比现在好,有近七成的被调查者认为个人目前的生活是幸福的。
1979年—2004年全市GDP年均增长率为10.3%
发布会后,北京市统计局还发布了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数据修订结果的公告。为保持GDP数据的历史可比性,按照国际惯例和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部署,北京市统计局对2004年以前一定年度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按旧行业修订后的GDP数据计算,1979-2004年全市GDP年均增长率为10.3%,比原核算数提高了0.2
个百分点。
于秀琴说:“按照经济普查后新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统计公报将在1月24日《北京日报》、北京统计信息网全文登载。”
责任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