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到了春节,要买点年货,可真是不容易。那时候集市都已经取消了,过年的东西都是凭票证供应,限定数量,不能随意购买。 记得1960年腊月二十六日清晨,天特别冷,还飘着雪花。一大早我带上副食品购买证跑到沧口大菜店,当时排队的人很多
,我数了数,足足有50多个,这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挨上。忽然,有人喊我的名字。我一看,原来有个同学排在前面。只见他把竹篮子往自己的脚前面一放,一面招手一面埋怨着:怎么这个时候才来,都几点了,你过来挨着,我去上趟茅房。我一听就明白了,这是说给周围人听的,言外之意就是他已经给我挨上号了。于是,我便插了进去。8点一到,菜店开门了,人们一个靠近一个,有人还不时地喊着:到后面排队去,不准插号。当我挨到柜台前把副食品证递过去的时候,售货员一看,便把证扔了出来说:不在这个店供应,到永安路去。这时我才明白,原来我走错了地方。 当我来到永安路菜店时,那里人挤人地排了好几趟。我先到人较少的蔬菜组,排了半个多小时才买上一棵白菜。再到肉食柜台前排队,买每户供应的半个猪头。然后再排队买几斤供应的小杂鱼。当这些东西都买齐了,已经过了中午。第二天又要去打油买盐。当时的花生油凭票供应,除了每人每月半斤外,春节每户又增加半斤,这可是最金贵的东西。那一年没买鞭炮,也没贴对联,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过了个春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