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子毕业在家穿糖葫芦”一事经报道后,反响强烈,也被北大医学部自办的网站“北医新闻网”收录。该网站负责人说,所以把这篇稿件放在网站上,原因之一即是想把它当作一个“反面教材”,告诫别的学生,不要再给北大丢人了。北大一姓周的老师说:“北大为有他这样的人而感到耻辱。”(据1月21日《信息时报》报
道)
市场经济环境下,就业是双向选择的事,任何人一时找不到工作包括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低,都不足为怪;我们要有的,应是“屡败屡战”的精神!武小锋的事引起关注,只能说明公众不免对“北大”二字太高看了;北大有教师说是丢了北大的人,也只能说明不免自视太高了。
当看到报道中说,“高处长”问及武小锋和大连市中心医院联系结果时,武小锋回答“他们没有给我打过电话。”,我也觉得武小锋是否少了一点直面挫折,积极进取的精神?武小锋的在家穿糖葫芦,离不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但也不排除其个人性格方面的因素,如极内向;武小锋理应对此有所反思。
但是北大方面,是否也应反思:其教育是否过于重智育而轻人文了呢?学生的“情”、“志”方面的培养状况又如何呢?———又有谁能断言,武小锋的在家穿糖葫芦,就和北大的教育定无干系?
所以,武小锋是否丢了北大的脸,谁都可以说,就是北大不可以说,在北大为人师者不可以说。难道北大的脸面,能大过武小锋的生存?能大过武小锋的“在上奉养父母,在下抚养儿女”?武小锋未必丢人,说出这样的话来,才是真正丢了北大的人!(于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