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城市形象越来越文明开发区“和谐”气象新 当你把目光投向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你会发现,经济积累的成果正普及到社会发展的每个角落,昔日的渔岛乡村已经变成一个和谐、创新、向上的文明新城区。
百姓日
子越过越红火 去年职工年均工资16800元
今年60岁的武夷山路社区居民薛老汉以往到了这个时候,正和老伴忙年,而今年老两口比起往年来清闲了不少。此前,老两口报名参加了青岛一旅行社组织的“夕阳红”海南7日游,大年初二,他和老伴就要“双飞”去南方了。薛老汉说,“现在日子好了,吃喝不愁,口袋里的钱也多了,到了该享享清福的时候了。我和老伴已经合计好了,明年我们还准备出国,去趟新、马、泰。”
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开发区广大居民收入的提高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有着密切的联系。
2005年,开发区职工年平均工资达16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另外,开发区积极推行城乡统筹就业,五年累计免费培训农村劳动力5.3万人,实现就业4.6万人,并建立了农村社会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区参保农民分别达4万余人和8万余人。
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西海岸建起“文化家园”
1月14日是周六,家住开发区唐岛湾A小区的谢女士是这样度过的:上午陪着女儿到开发区文化艺术中心参加了舞蹈培训班;下午,全家人到图书馆看了3个小时的书;晚上她在英派斯健身俱乐部跳了一个多小时的健美操后,又和全家人一起参加了小区组织的迎春联谊会。开发区居民能够享受到如此丰富的业务文化生活,得益于开发区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文化阵地建设步伐的加快。
近几年来,开发区积极实施“西海岸文化家园”工程,不断健全区域文化服务功能。区、街、居三级文化中心、区文化馆、图书馆等重点公共文化设施的更新和基层文化载体的配套建设逐步完成。文化网络的连点成片,既方便了居民群众参加文化活动、享受文化服务的需求,又营造了健康和谐的地区文明生活氛围,给新区百姓带来了和谐、关爱以及岁岁年年的欢声笑语。
城市形象越来越文明
社会及环境总指数连年夺第一位
“山美、城美、人更美!”这是潍坊商人李向华对开发区发出的由衷感叹。去年12月份,从事外贸行业多年的李先生来开发区联系业务,乘出租车时不慎把装有两千多块钱现金和一些重要票据的手提包落在了车上。第二天,本以为寻回无望的他正准备离开开发区时,却意外接到了出租车公司的电话:速来取包。
类似这样拾金不昧的故事在开发区已见怪不怪了。文明已经成为开发区人主动的追求。去年,在青岛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开发区5000多社区志愿者走上街头,参与创城宣传,纠正不文明行为,清理社区环境卫生。
市民个体文明不断提高,开发区也在追逐着城市框架的整体文明。如今在开发区,繁华的行政商务中心区里,一幢幢智能化的高档写字楼鳞次栉比;佳世客、利群等现代大型商贸设施比肩而立;绿树掩映的城区主干道上车辆川流不息;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上市民悠闲自得……置身于此,随处可以感到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种种便利。
近几年,开发区先后成功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和国家生态示范区,并荣获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据国家商务部测评,青岛开发区的社会及环境总指数在49个国家级开发区中连续两年位居第一位。王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