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狂人”郑奎飞与美国科学院院长布鲁斯·艾伯特
体温被降到零下196摄氏度大约需要5天。这些冷冻人体身上都包裹着一层锡箔,当去掉锡箔时,可看到每具人体的体表都凝聚着一层液氮的寒霜。
声称20年实现人体冷冻复活 是幻想还是欺骗?
最近在网上,一个名叫郑奎飞以及他所提出的“人体冷冻复活理论”引起极大争议,2005年11月21日博客网热门专栏文章排行榜15条中的前6条皆与郑奎飞有关。他声称自己的人体冷冻复活计划是继曼哈顿、阿波罗、人类基因组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科学计划。并称,前三大科学计划是美国提出的,主要是在美国完成的,第四大科学计划将由中国来倡导,主要在中国完成。
对于郑奎飞提出的所谓“人体冷冻复活计划”,支持他的人声称他甚至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关于他的人物传记《郑奎飞传奇》即将出版,他将成为中国人物传记类中最年轻的人物;反对者则认为他只是一个利用科学幻想来骗人的江湖骗子。
郑奎飞究竟是何许人也?近日记者见到了从上海来北京办事的郑奎飞,以及他随身携带的自己所研制的中国第一台人体冷冻复活器的专利证书,不可否认,他确实很年轻,年仅27岁。对于他的人体冷冻复活计划他显得信心十足,甚至近乎狂热。
主要研究由自己一人承担,协助研究者不愿透露身份
北京科技报:你能简单谈谈自己的经历吗?
郑奎飞:我的经历是比较坎坷的,我最早是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中文专业,退学后到北大做旁听生,旁听《数学》研究生课程。
北京科技报:你何时开始接触生物技术?
郑奎飞:从2000年开始自学和研究生物技术,2004年我报考了中科院研究生院生物医学在职研究生班,将于今年年底毕业。
北京科技报:你什么时候开始对人体冷冻复活感兴趣?
郑奎飞:2000年,我在一些报刊上了解到美国在做人体冷冻技术。2002年,我也到了美国,和这些冷冻机构有一些接触。从2003年开始真正把自己所有的积蓄和精力都放在了人体冷冻复活的科研上面。
北京科技报:你进行科研的研究团队由哪些人组成?
郑奎飞:目前来说只有三个人,以我个人为主,其他两个人都是医学专家。有一个是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副教授,不过他不愿意公开自己的身份,因为目前研究受到争议,要保护自己的隐私权。这两个人都只是协助我,真正在这方面做研究的还是我一个人。
权威专家认为冷冻复活希望渺茫
北京科技报:和国内这方面的权威专家有过交流吗?
郑奎飞:我和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生物传热实验室负责人刘静以及上海低温医学研究所的所长华泽钊都有过探讨和交流,这两个机构在低温医学方面是最权威的,他们都觉得我的工作希望渺茫。
北京科技报:既然权威专家都觉得希望渺茫,为什么还要继续做这方面的工作?
郑奎飞:可能就是来自自己的使命感,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胸怀放到人类的大框架上,做的就是人类的事业。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用来研究人体冷冻复活,很多人都认为我是在炒作,如果我要炒作,2003年就可以炒作,何苦要踏踏实实做研究工作?
很多人认为是无用功,是因为他们站在整个专业的角度,认识越多,越觉得难度大,没有跳出低温医学的范畴。人体冷冻复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纳米技术、干细胞技术等,很多学科都要集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它。
北京科技报: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冷冻复活呢?
郑奎飞: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第一,纳米技术的进步可以使人体冷冻复活的希望大大增强,发明会思考的微型纳米机器人来修复人体冷冻时受到损伤的细胞;第二是基因工程,可以向冷冻者体内注入健康基因、长寿基因,使冷冻者的基因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第三就是干细胞技术,如果有的人细胞受损死掉,可以通过细胞再造技术替换掉,恢复细胞的活性。目前我正在积极准备开展动物实验。
完成计划需要30亿美元资金,20年能实现“复活”
北京科技报:美国很早以前就开始有机构从事人体冷冻工作,你的计划有何新颖之处?
郑奎飞:他们只是提出一些未来科学发展的设想,我提出的“科学计划”,并不是仅仅局限于科学领域,我要跳出科学领域,第一步把这些科学家整合起来,一个科学家的力量是薄弱的,两个科学家的力量就超越了一个科学家。现在俄罗斯做俄罗斯的,美国做美国的,他们科学家申请的科研经费也很少,因为在美国人体冷冻也不是主流科学。我把科学家整合起来,也要提供经费给他们做研究。
北京科技报:整个计划估计需要多少资金?
郑奎飞:大概需要30亿美元,我们按民营资本运作,然后再考虑基金会。这个计划先在中国提出来,资金都靠美国的基金会支持。美国的基金会我们也接触了几家,他们对这些未来科学的发展、别人认为是科学幻想的计划也敢投资。
北京科技报:你提出20年内要完成这个计划,有没有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郑奎飞:有,2007年实现全球科学家联合起来启动科学研究,30亿美元的科研经费先期大概有1/3已经启动;2010年,我们培育的再造干细胞可以造出带有活性的细胞;2015年,发明微型纳米机器人,可以进入人体,修复冻伤的细胞;最后还需要复活的技术,这是最关键的,根本点就在于细胞的复活。我们计划在2023年发明复活液,可以注射 到人体内。
北京科技报:具体由谁来实施?
郑奎飞:这是一个全球的计划,我们的干细胞技术可能放在中国,纳米技术可能重点放在日本,复活液可能重点放在美国。
北京科技报:现在看来这个计划也只是说基于各国科技发展的优势,而做出的一个设想?
郑奎飞:对。
第一批冷冻对象主要是富人,收费100万
北京科技报:你提出2023年将诞生第一例人体冷冻复活的成功例子,这个人会选谁?
郑奎飞:这个人我现在选的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科学界名人,曾经获得国家最高科学奖,这个人现在我不能透露,他和我交谈过,他表示愿意百年之后亲自做这样的实验,他不是生物学科的院士,但是他认为将来肯定能实现。当然他是免费的。
北京科技报:你认为哪些人是最有可能的冷冻对象群体?
郑奎飞:我打算是在2006年下半年开始寻找第一批冷冻人,一到两个人,主要选择长三角地区的富人群。目前已经在接触过程中,有一个是浙江的,有一个是上海的。他们认同我的理念,认为未来科学的发展总有一天会实现。
对外收费是100万,无限期冷冻,每年收取1万元年费,复活就不收费了。如果复活技术没有成功就一直冷冻下去。我们要签一个保险协议,选择国内一家保险公司,20年内复活,如果没有复活,100万将退回家属,而且要支付利息。
北京科技报:为什么是20年?
郑奎飞:我认为解决复活技术问题,最起码要20年。20年以后,复活技术成功了,就不存在冷冻程序了,人死了就直接能复活了。
冷冻设备和技术70%参考美国,坚称自己不是徒有幻想
北京科技报:冷冻设备和技术是自主研发吗?
郑奎飞:和美国人体冷冻机构有交流合作,主要还是靠自己。我的人体冷冻复活器,2005年8月已经研制成功,并取得了国家专利。性能测试和美国比较还有差距,70%参考美国冷冻设备的技术,内部结构和性能和美国差不多,不过我们的头部是透明的,可以看到亲人,外部是不锈钢的。
北京科技报:美国的人体冷冻机构是赢利的,你做人体冷冻有没有赢利性质?
郑奎飞:真正做这个我们是要亏损的,把人冷冻起来之后,我们自己要有发电的设备,冷冻设备的成本最低需要20多万,终身服务,每个月要更换两到三次液氮,冷冻前要把血液抽干。如果冷冻20年,费用绝对超过100万。
北京科技报:你认为人体冷冻复活是一个科学幻想吗?
郑奎飞:在目前来说绝对是一个科学幻想,当你实现之后就不是科学幻想了。我提出了科学幻想,但是我在用实际行动来实现这个幻想,路是很漫长,需要投入毕生精力。
北京科技报:有人评论你不是在做科学研究,而是利用科学幻想来欺骗,你对此怎么看?
郑奎飞:对自己有信任感就可以了,外界的东西不要干扰自己,外界推翻你、赞扬你,都是外界的东西,对自己有信心就足够了。科学家也提出过科学幻想,是无可非议的。只要用实际行动把“人体冷冻复活科学计划”启动起来,计划成功了就是最好的回答,现在辩解,只能说明你是心虚。
专家点评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生物传热实验室负责人 刘静
人体冷冻复活非常遥远
“郑奎飞的确来找过我们,但是低温医学是一个非常前沿的科学,科学研究是一步一步的,目前看来人体冷冻复活是非常遥远的,你可以去研究,但是结果是不可预知的。”刘静对记者说。刘静博士是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生物传热实验室负责人,一直在从事低温生物医学的研究。
据刘静介绍,现在能低温保存的只有血液、细胞,甚至连人体器官的低温保存都是非常困难的,更不用说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器官一旦冷冻,能继续使用的可能性非常小。美国有一些团体做过人体冷冻复活的实验,但是从来没有在正规科学期刊发表过论文,没有获得学术界的承认。现在主流科学界还是在研究细胞和组织器官的保存。
活体在降温过程中,会形成大大小小的冰晶导致细胞的破损,比如有一些广告中,冰冻的鱼被解冻后还能活蹦乱跳,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而且细胞通过细胞膜把内外环境隔离开来,细胞周围和内部的溶液要保持平衡。在降温的过程中,细胞周围会结冰,平衡就被打破,内部的溶液会发生迁移,到一定程度细胞就会破损而且是不可逆的。
“实际上现在看来人体冷冻复活基本上就是一种科学幻想,也许科学在某个环节出现突破,也不排除实现的可能性,这当然是美好的愿望,但有理想不代表现实,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也希望能够实现。”刘静说。
上海理工大学低温医学研究所所长 华泽钊
不是蛮干就能实现
“在郑奎飞带着他的人体冷冻复活理论找到我的时候,我就说明了自己的观点,目前还不具备进行人体冷冻复活的条件。”上海理工大学低温医学研究所所长华泽钊说:“美国有些机构的确是在进行人体冷冻的实验,但是从来没有活过来的例子,他们要求参加国际低温生物学组织,也没有获得同意。”
生物体按照复杂程度分为细胞、组织、器官、人体,按照目前低温生物医学的水平大部分细胞以及部分组织能低温保存,但是心脏之类的器官是不能低温保存的。
低温保存就是使细胞在冷冻的过程中尽量不结冰,在温度下降过程中形成类似玻璃的非晶体,也就是玻璃体,这样才能保存细胞。每一种细胞保存,要求冷冻降温的时候加入的物质不一样,快慢不一样,越简单的细胞要求速度越快,越复杂要求速度越慢。不是简单地把人放到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中就能保存了。
“真正的科学是有发展规律的,从简单到复杂,简单问题还没有解决,复杂的问题怎么就能解决,不是蛮干就能实现的,还是要踏踏实实地从基础开始做。”华泽钊说。
记者手记
期待用科学实现梦想
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无法避免,长生不老现在还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当科技一天一天进步,很多原本遥不可及的梦想也逐渐变为现实,当郑奎飞谈及他的冷冻复活理论的时候,就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飞天。但是事物的发展总是遵循着不可违背的规律,那就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人类最终实现飞天的梦想,也是如此一步一步从基础做起来的。冷冻复活要想如郑奎飞所憧憬的那样,在20年内获得成功,光有狂热是不够的,科学毕竟是科学,来不得半点虚的。
背景知识
冷冻复活术源于科幻小说
人体冷冻复活术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1931年,美国《奇异》杂志发表的一篇故事写到,一个叫詹姆斯的人去世后,遗体被发射到太空中,在那里,寒冷和真空使其遗体无限期保存下来。几百万年后,人类早已灭绝,某种外星机械民族发现了这具冷冻的尸体。他们把詹姆斯的头颅复活后移植到一个机械人身上,后来,詹姆斯便长生不死了。被称为人体冷冻学之父的罗伯特·埃廷格看到这篇小说后在1962年写出《不朽的前景》一书。他在书中列举了大量事实,证明了冷冻复活的可能。比如,许多昆虫和低等生物冬天都冻僵起来,春天又自动复活。从60年代起,一门崭新的生物技术———低温生物技术逐渐形成和发展,就是使生物细胞和组织通过迅速降温达到超低温,从而得到长期保存。而且现在美国也出现了大大小小的人体冷冻机构,许多人选择死后被冷冻起来,期待有朝一日医疗技术进步后重新复活,但目前尚没有一例复活成功。
责任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