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讯
山东省农科院把构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作为服务“三农”的重点。2005年,全院参与科技推广服务的科技人员达1500多人次,服务范围涉及全省17市、90多个县(市、区),并辐射到江苏、河南、宁夏等10多个省区。据统计,“十五”期间,省农科院每年仅农作物示范基地面积就达500万亩,带动面积2000多万亩,
推广面积5000多万亩。
截至目前,省农科院已经建立科研中试、成果示范和良种繁育基地120处,科技转化率达到80%以上,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年均新增社会经济效益40多亿元,投入产出比达到1:105,位居全国省级农科院前列。在山东省发布的20项重大农业技术和63个主推品种中,该院分别占到60%和42.9%。
2005年,省农科院结合全省农业生产需要和区域农业特点,新建了广饶万亩优质小麦、莒南万亩板栗、莘县万亩食用菌和沂南万头良种猪等4处高水平示范基地,带动了当地大批农民脱贫致富。
省农科院与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合作,联合推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实现了项目实施、科技推广、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多赢局面。棉花中心通过与省内外龙头企业合作,加快良种繁育,大力推进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鲁棉研15号的产业化开发。近年来,在全国8省市累计推广2366万亩,增产皮棉4.1亿公斤,使该品种成为迄今国内推广面积最大、取得经济效益最高的杂交棉品种。(李剑桥
刘涛 王祥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