殚精竭虑为富民 ———记平度市南村镇姜家埠村党支部书记徐维涛
54岁的徐维涛,现任平度市南村镇姜家埠村党支部书记。近年来,他带领大家致力于发展南村蔬菜批发市场,逐步形成了年交易量8亿公斤、成交额10亿元的大型蔬菜专业批发市场,使姜家埠村初步走上了富裕文明的
小康之路。村庄连年被评为青岛市十佳文明村庄、山东省文明村庄,村党支部被青岛市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徐维涛也被评为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 姜家埠村位于平度市南部,紧靠大沽河,土质肥沃,水源丰富,村民早就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但由于缺乏组织和引导,蔬菜种植一直零打碎敲没有形成规模,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缓慢。1993年,村集体负债4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1500元,“两委”班子几乎瘫痪,支部书记一年就换了三茬,成为全镇出名的“难办村”。
1993年9月,镇党委领导找到正在南村食品站工作的徐维涛,要他回村挑个“头”。当时身为国家正式职工的他,放弃了稳稳当当的工作岗位,接过了这个乱摊子。
那年冬天,村里突击收陈欠,想尽各种办法,结果还是剩下10来万块钱收不上来。到欠账的农户家去看一看,确实穷得叮当响。这件事对徐维涛触动很大。
老百姓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无非就是想拔掉“穷根子”,过上好日子。“当干部的,不能想方设法让群众富起来,还叫群众怎么拥护你?”徐维涛当场就表了态:“把账先挂起来。先挣钱,后还账。群众不会挣,干部帮着干!”
徐维涛开始探索姜家埠村的富民之路。经过走访群众、反复分析研究,最后决定还是得结合本村实际,带领群众做好“菜”文章。挖平塘、打机井,扩大水浇面积;外聘技术人员,解决种植技术问题……各种能为菜农服务的事情,他都想在了前面。不久,全村蔬菜种植面积就从300亩一下子发展到1500多亩。
看到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徐维涛反而感到了更大的压力:要让蔬菜产业常盛不衰,必须想方设法解决销售问题。这成了他的一块心病。有一天他一下子豁然开朗:姜家埠村处在三市交界地带,交通便利,为何不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建一处蔬菜交易市场呢?于是,在“两委”一班人达成共识,并征得大多数群众同意后,姜家埠村开始建设蔬菜批发市场,以拉动蔬菜产业发展,进而促进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
刚建市场那阵,集体没有钱,村“两委”就带领全村40多名党员义务出工自己干,将村南的一条生产路拓宽、整平,垫上石头压上沙,用玉米秸搭上棚子,在没收群众一分钱的情况下,硬是建成了一个简易的蔬菜批发市场。
为把市场尽快做大做强,每到蔬菜收获期,徐维涛便带头与菜贩子一起,分头去寿光、莱西、即墨等地做宣传,把外地客户一个个请进来。(下转第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