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震林 摄影报道
图为三种用来复制SIM卡的烧卡器
“新买的手机号码竟然变成别人的了,卡内520元话费也没了!”日前,家住天河区的张女士气愤地向记者讲述了其手机卡离奇被盗一事。
事发:新卡号离奇被盗用
张女士于去年11月在陵园西路某营业部买了一张预付费的手机卡,号码是13*****5353。然后于去年12月中旬激活了该卡,重设密码并充值,当时卡里的话费金额总值520元。这张卡一直放着没用,直到今年1月6日,她把该卡插入手机里却发现该卡已经完全失效。试拨该号码后,她惊奇地发现这个号码正为一个陌生女子使用。此后,再拨打此号码就再也没人接了。
售卡者:改过密码证明该卡无恙
张女士决定先找卖卡商家讨个说法。而卖卡的营业员解释说:如果卡已经改过了密码就证明售出的卡是没问题的。张女士回忆道,卡在激活时的确有提醒输入8位数的用户密码,当时她不在意就随手输入了8个8。但是,自己买来的卡号怎么变成别人的呢?运营商:预付费卡只认密码不认人
张女士又去找运营商,他们的说法则是:是用户自己没有保管好密码,而被别人使用。像一些预付费的手机卡,用户密码成为识别卡号的唯一凭证。因此运营商只认密码,密码不对就不是机主,无法查到相关信息。当张女士质疑该卡有无可能被内部人员私自盗用时,他们否认公司会出现这种管理上的漏洞。
发现:用户密码失窃并不罕见
记者接报后前往中山八路富力商贸大厦的移动营业厅去了解情况。工作人员当即答复这种情况现在暂时还无法解决。同时,她还告诉记者,自己也曾是受害者:约半年前,她买了一张大众卡,贪图方便将密码设为“12345678”,闲置1个月后发现该卡已被盗用。
随后,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遭遇这种事情的人还真不少。
可能一:客服热线成“破密专线”
目前,对于预付费的手机卡,只要拨打服务热线,输入正确的用户密码就可以办理业务。每一次拨打,用户都可尝试输入3次用户密码的机会,但可不限次数地拨打热线试验同一手机卡号密码。一些盗窃者便是利用这点,随机选择一些手机号码用一些简单密码口令如“00000000”“12345678”等进行破解尝试。一旦密码破解后便可查询到卡内余额,如数额较大,随即到营业厅凭密码补办过一张新卡,把余额转入其中。
可能二:“魔术卡”破解手机卡
据悉,市面上一种名为“魔术卡”的手机号码复制器已经有了第五代产品,对目前手机SIM卡的破解率可达100%,而费用也只不过十几块。一知情者对记者透露,如旧包装长方形的手机卡套装,用户密码已预设写在卡盒上,一些不法售卡商就把卡号复制后售出,这样便可实现盗用。
运营商暂无卡号防盗措施
在实行手机实名制以前,运营商恐怕还没有其他措施预防手机号码被盗用的情况。所谓的“密码重置”最初考虑也只针对用户遗忘了原来用户密码而言。当然,被盗号的用户也可凭借这一规定把被盗用的手机号码夺回来,如此一来,盗用者也将面临失去这个手机卡号,这个“密码争夺战”尽管多少带有些“以其人之身还治其人之道”意味,不过,只要大家记忆良好,也不失为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1.两个必要条件:a)身份证原件b)5天以前1个月内不少于10个通话记录包括短信、呼叫转移,其中时间误差不得超2小时。
2.六个可选条件择其二:a)提供原SIM卡b)3个月内的充值记录c)如果是长方形的旧包装套话卡,提供当时买卡的密码封;如果是正方形的新包装,则提供sim卡的外卡d)提供原SIM卡的激活时间e)提供购买号码卡时的发票f)如果参加优惠购机,请提供优惠购机发票、工单或是协议。
另外,建议运营商在为用户补办SIM卡的时候,考虑增设如登记身份证的环节来减少用户手机卡号被盗用的现象发生。
链接:盗号也是犯罪
全国首宗盗卖QQ号码案宣判构成侵犯通信自由罪
日前,深圳市南山区法院对全国首宗盗卖QQ号码案作出一审宣判,以侵犯通信自由罪分别判处曾智峰、杨医男两名被告人拘役6个月,并追缴两名被告违法所得61650元,上缴国库。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在受聘腾讯公司从事系统监控工作时曾篡改了130多个QQ号码密码,造成侵犯他人通信自由的后果,其行为构成侵犯通信自由罪。
责任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