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曾经是中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三个中心”对北京这样的千年古城来说显得过于沉重,连带着周边省市也跟着沉重起来。经过多年的反思,北京决定不再硬扛,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北京的人大会上说,北京将坚持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努力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其实,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是毫无疑义的,引起人们质疑的主要在于经济中心这一定位。中国的经济中心,以前主要在东北、上海,改革开放以后发展出广东,形成珠三角、长三角比翼齐飞的格局,而东北由于体制以及经济结构等问题,逐渐失去昔日的光环。京津地区地处要冲,物产丰富,本来是极有条件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的,但这么多年下来,京津并未成为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雁。不仅如此,曾经是华北经济中心的天津还更加衰落了,而怀抱京津两大直辖市的河北不仅没能沾光,反而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整个华北地区,北京看起来一枝独秀,而天津、石家庄等中心城市地位日渐式微,出现了灯下黑的现象。其实,岂止天津、石家庄这样的城市,北京同样也是不堪重负。
最显著的就是北京的环境急剧恶化。在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时,国际奥组委派员来京检查北京的环境,那天北京风和日丽。我至今清楚地记得当时陪同考察的北京市主要领导说过的话。他说,老天真是帮忙,今天天气格外地好,站在建国门就可以看见西山。他以为交了好运,但结果却是铩羽而归。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想空气污染恐怕也是躲不过去的硬伤,因为,奥组委的大员们不会因为偶尔看到晴天就把主办权轻易给你的,他们有一套严格科学的环境要求。好像正是从那时开始,北京街头出现了环境监测显示牌,上面开始向人们发布空气噪声等指标,污染北京西部多年的首钢也开始筹划迁出北京,北京市主要领导的口中才把确保空气质量作为他们对北京市民的承诺。
北京过分发展工业也让整个华北吞下苦果。放眼华北,我们几乎看不到像珠三角、长三角那样发达的城市群和完整的产业链,只要比较一下北京郊区和广州、深圳以及上海郊区,我们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北京消耗了华北平原大量的资源,不仅没有给华北平原带来富裕,相反,把生态环境恶化留给了他们。
北京不再做经济中心,就把机会让给了养育他的华北,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如果北京坚持要做经济中心,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即使列入国家计划恐怕也很难成功。如今天津人恐怕要感激北京,河北父老乡亲恐怕也要感激北京。京津冀能否成为华北经济的领头雁,带领华北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极,不再看北京,而要看天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