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中那抹坚定 傅秀宏
1898年9月28日,北京宣武区南边的菜市口戒备森严,远处驶来了6辆囚车。随着军机大臣、监斩官一声令下,刽子手屠刀挥处,6位戊戌志士的头颅落地。为首的志士便是谭嗣同。谭嗣同是清朝末年人,曾经和梁启超、康有为等人一起倡导变法。变法失败后,
慈禧太后下令要把这些倡导变法者杀掉。当时,梁启超曾劝谭嗣同一同出逃,但被谭拒绝。谭嗣同傲然宣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自嗣同始!”第二日黎明时分,谭嗣同命仆人敞开寓所浏阳会馆大门,自己安然品茶,坐等官兵拘捕。后来,谭嗣同用一腔鲜血证明变法之正确,理想之坚定。他在北京菜市口就义前,对围观的百姓高声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留给明天的是一身傲骨,一腔鲜血,留给后世的是一笔精神财富。
一个人为理想而死,是对这种理想最好的宣传。谭嗣同的作为已远远超越了维新一代知识分子而与五四一代知识分子比肩。谭嗣同生前曾多次谈及死亡。此哈姆雷特式“活着,还是死去”之天问,在谭嗣同那里成为一个政治民主命题———人应当为君王而死,还是为正义而死?为什么秦始皇有权命令孟姜女为他而死,孟姜女却不能要求秦始皇为她而死?谭嗣同选择从容赴死,不是为君王而死节(虽然他对光绪评价甚高),乃是“舍苟生取大义”。
记得爱因斯坦、达尔文、爱迪生、开普勒等人,当他们完成伟大的发现时,都说过类似的话:现在生与死对我都无所谓了。因为他们都已享受了生命中最成功、最华彩的段落。按如此思路去揣度,那些壮志难酬、行将赴死的勇士,如布鲁诺、谭嗣同、林觉民等,也是用毅然赴死来获得自己所要的那种成功。死,成为他们生命中最成功、最壮烈的篇章。
冯友兰先生将人生分为四种境界,一曰自然境界;二曰功利境界;三曰道德境界;四曰天地境界。谭嗣同应该属于天地境界,所以有很多世俗者并不能理解他。这些人不可能以天地境界去体味谭嗣同,所以说他可以不死却去死,这是愚蠢的选择。有些人甚至轻言,轻易去做烈士,是谭嗣同缺少迂回斗争本领的表现。
当然,人生有可能犯很多错误,比如,错在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错在轻易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关于谭嗣同能逃而不逃的固执选择,正是不少人为他惋惜之处。但是,人除了有智慧、有技巧以外,还要有股志气在,谭嗣同就是谭嗣同。他“我以我血洒明天”,表明其“不成功,毋宁死”的人生态度,更显示了自身肯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从而提供给后人一种鲜明的思想召唤。正如一位哲人所言:“我用我的生命染红了一片叶子,就要将叶子的金黄留给明天。”无论每年每岁的秋天被染成什么颜色,谭嗣同总以他那抹坚定的鲜红颜色,染红永远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