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首次带回彗星样本的“星尘”号返回舱冲入大气层时创下人造飞行器极
速    ●岛城市民可上网报名参与筛选星际尘埃工作帮助科学家研究太阳系起源信息
   
   装有彗星尘埃样本的“星尘”号飞船返回舱,于北京时间15日18时20分在美国犹他州的沙漠中顺利降落。这是人类发射的探测器首次将彗星样本带回地球。与此同时,“星尘”号飞船返回舱冲入大气层的速度也创造了所有人造飞行器中返回地面时的最高速度。
   
   成果首获彗星样本
   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工作人员介绍说,返回舱着陆后不到1小时,派往前方搜索的3架直升机就借助雷达系统的帮助确定返回舱具体地点。返回舱将被运往附近的美军基地的无尘室进行初步处理。不久后,返回舱中的珍贵彗星尘埃样本将被送往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研究。
   美联社的报道说,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第一次成功采集并收回彗星样本,也是1976年以来第一次成功实施机械获取外太空物质。
   纪录创最快返回速度
   NASA工作人员介绍说,返回舱当天进入大气层的速度达到每小时46444公里,穿过整个大气层也仅仅用了大约13分钟。这一速度使“星尘”号返回舱超过美国“阿波罗-10”号宇宙飞船1969年创造的最快速度,成为进入大气层时最快的人造宇宙飞行器。
   通过在宇宙中7年的漫长旅程,这个重约46公斤的尘埃物质捕捉器创造了一系列令人惊讶的数字:总路程为46.3亿公里,相当于从地球到月球折返5000次。
   当然,最让研究人员高兴的应该是彗星样本。美联社援引研究人员的话说,返回舱此次可能带回大量星际尘埃和彗星样本。其中一些尘埃样本已经在太空中存在46亿年,甚至更长,可能比太阳还“年长”。因此,研究这些物质对于人类了解太阳系诞生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前景研究任务艰巨
   不过,取回尘埃只是“星尘”项目成功的第一步。
   科学家介绍说,下一步的工作是在固定彗星尘埃的气凝胶材料中找到这些比毛发直径小得多的尘埃,然后将它们切割成更小的颗粒,借助高倍显微镜分析太阳系形成时宇宙物质的化学成分。
   然而,仅仅寻找彗星尘埃就需要科学家们数年时间,而从开始寻找到最终完成分析工作,科学家们预计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据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市民有机会接触它
   青岛网友可上网报名参与“星尘”项目
   
   昨天下午5时开始,青岛新闻网社区“苍穹探索”版与美国宇航局(NASA)建立即时链接,同步图文直播了“星尘”号返回过程,吸引了岛城近千名网友点击浏览。其实,“星尘”号并不遥远,岛城天文爱好者也可以参与“星尘”项目:上网报名就有机会做一名研究彗星尘埃的志愿者。
   据了解,美国“星尘”项目正在全球征集志愿者,普通人在自家电脑上就可以分析筛选由“星尘”号飞船返回舱带回的星际尘埃。有关方面设立了一个专业网站(http://stardustathome.ssl.berkeley.edu)。感兴趣的人登录后需要首先进行一个网上测试,通过测试的人将有资格注册成为志愿者,并接受网上培训,然后可以下载一个“虚拟显微镜”。“虚拟显微镜”能自动连接“星尘”项目网站的服务器,下载需要筛选的星际尘埃图片。研究小组对志愿者的工作量没有任何要求,做多做少全由志愿者的兴趣而定。记者于小阳
   
   新闻背景
   “星尘”项目 “带”彗星回地球
   
   “星尘”项目是人类第一次用航天器对彗星进行取样研究,美国宇航局曾将该项目形容为“带”彗星回地球。
   开始于1999年的“星尘”项目总投资约1.68亿美元(不包括飞船发射费用),其中约1.28亿美元用于“星尘”号飞船的研发,其余用于项目控制。整个项目由美宇航局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负责。
   1999年2月发射后,“星尘”号飞船就朝着自己的主要目标、当时距地球8.2亿公里的“维尔特二号”彗星飞去。这颗彗星迄今仅围绕太阳飞行过约5圈,其中绝大部分原始尘埃和气体保存完好,研究该彗星有助于回答太阳系起源等基础性问题。
   为了实现与“维尔特二号”彗星最近距离的“亲密”接触,“星尘”号飞船绕太阳转了3圈,跑了34亿公里才遇到自己的“心上人”。2004年1月,书橱大小的“星尘”号与“维尔特二号”彗核的最近距离达到240公里时,飞船上伸出的一个网球拍大小的尘埃采集器,成功捕获到彗星物质粒子。飞船上的光学导航相机还抓拍了一些彗核照片,作为“约会”纪念。
   此外,在2000年2月至5月和2002年8月至12月期间,“星尘”号还捕获了太阳系星际尘埃粒子。科学家认为,这些粒子可能保留了太阳系诞生之前的宇宙构成信息。据新华社
   
“星尘”号探测器在太空中展开时的效果图新华社发
   
科研人员对“星尘”号返回舱
   做测试试验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