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煤老板共同捐资为穷困乡村建小学……山西尝试“劝富济贫” 新年到来之时,山西临汾市乡宁县石窑村的群众感受到了另一种形式的温暖———村里新建的小学春天就可以投入使用了,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们在墙壁断裂的危房里上课了。这所学校的投资是500万元,由焦袁平等3个煤老
板共同捐资。 据了解,除了捐助建校之外,大规模兴建移民新村、让老百姓搬出土窑成了今年乡宁县煤老板捐资的重点。而所有这些都得益于乡宁县实施的“劝富济贫”政策。
乡宁县的“劝富济贫”政策规定:凡属乡宁县开办的所有煤矿都应主动在本县境内兴办一项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社会公益事业,创办或联办一个有利于带动农民增收的非煤产业。这“一事一业”项目由煤老板自选,钱不经过县政府的手。
其具体数额是,每吨煤要捐献出30元钱投入“一事一业”。这两年此项投资共达6.5亿元。
乡宁县县长张效彪是该项政策的发起者、组织者,提起该政策的出台背景,张效彪感触颇多。
2003年冬天,张刚上任,一直在省委工作的他显然对乡宁的贫富分化缺乏思想准备。
“一次下乡,车走在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上,突然间尘土飞扬,迎面冲出来一辆奔驰600,乡干部说是一个附近煤老板的车;回来后,又收到一封关王庙小学教师的来信,反映煤价太高,学校买不起,孩子们冻得写不成字。如此巨大的贫富差距,政府必须想想办法了。”
让煤老板从口袋里掏出成千上亿元资金去无偿修公路、建学校或投入收益远低于煤矿的其他产业,会不会激起煤老板的强烈反抗?张效彪县长承认“当时谁心里都没底”,但政府经过大规模宣传发动后,100多个煤老板把争买豪车的攀比劲头用到了捐资上。
消息一出,全国哗然,这样的政策在全国都属首创。有人认为,煤老板的捐款其实是对自己暴富的“原罪救赎”。对此,中国问题专家胡星斗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煤矿在开采后,往往会留下很多问题———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等。乡宁县政府“劝富济贫”的做法其实是用强制或半强制的办法来实现目的,这种做法缺乏法律基础。但从目前的情况看,采取这种办法也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