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来形容几年前考入北京大学的武小峰再贴切不过了。而媒体的记者昨日在大连普兰店市安波镇大山脚下的武家见到小武时,他正在西屋炕头上帮助妈妈穿糖葫芦。2004年12月起,小武开始在北京联系工作。他联系了四五个单位,都失望而归。小武只好回了老家。得知辽宁省疾病防控中心和大连市疾病防控
中心暂时都不要人,小武就在家中帮忙干农活和家务活。(据1月12日《大河报》)
前有北大才子街头操刀卖肉,今有北大毕业生在家穿糖葫芦,类似的新闻之所以具有价值,我想就在于它于人们心中形成了一种落差——基于基本常识或生活经验,即这些都是不应该发生的。你想,堂堂北大,炙手可热,百年来头顶上那花环始终就没褪色过,其毕业生在公众眼中都是当仁不让的社会精英,时代英雄。毕业后回家穿糖葫芦,荒废学识,浪费青春,于己于社会都是巨大的损失,是可悲,孰不可悲?
神圣就这样消解。从新闻中看,“2004年12月起,小武开始在北京联系工作。他联系了四五个单位,都失望而归。小武只好回了老家。”仅仅联系了四五个单位,就有始无终,打道回府,这说明这位北大毕业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委实不能算强。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形势下,除了那些特别优秀的或家庭背景硬的毕业生之外,那些成功就业者,哪个不是天南地北地跑招聘会,简历雪花似地递。机会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难道这位堂堂北大毕业生连这个理也不懂?那些毕业就失业、待业、啃老者,十年寒窗,难道都不懂这个理?
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你说这是现实竞争的残酷也罢,说是此举突破了人们的惯性思维也罢,说是北大神话的破灭也罢,说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体现也吧,都不为过。反思是必要的,反思之后要有行动——那就是教育改革要跟上。应试教育诟病连连,可素质教育的提倡者却遭到了家长的一致反对,理由很简单,说素质教育好归好,却不能叫孩子考上大学,就不能不说是一种最滑稽的吊诡了。当今天北大毕业生在家默默穿糖葫芦时,家长不会想到自己只会考试的孩子有朝一日也有可能如此——每一个人都有朝光明处想的本能,可本能未必就正确啊!古人说,欲速则不达,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古训吗?
笔者宁愿相信,从一个贫穷的山沟里飞出的这只金凤凰,只是暂时迷了路,但愿他——还有那些像他一样的待业者,能及时廓清认识,找准方向,到社会中锻炼,迅速适应社会,自强自立,发挥所学,造福民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