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24日,孙中山先生向中华民国参议院提出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拍案而起、推翻专制、建立共和的革命家孙中山,又重新成了一介平民。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同盟会员饯别会上发表了辞职后的第一次演说,详尽阐述了他对形势的看法和今后的打算,指出:“盖实业主义为中国所必需,文明进
步,必赖乎此,非人力所能阻遏。”为此,孙中山提出一个在经济上振兴中国的宏伟设想,他要在中国北、中、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像纽约港那样的大海港,修建20万公里的铁路,以五大铁路系统将中国的沿海、内地和边疆连接起来,修建遍布全国的公路网……带着这样的宏愿,孙中山全力以赴,四处奔波。这时他来到山东,到烟台、济南、青岛等地视察,宣传自己的抱负,号召重视制造业,推动商业兴旺。
烟台之行品美酒
1912年8月,孙中山接受袁世凯邀请赴京会谈,他从上海启程,沿水路北上。8月20日途经烟台时,他命轮船靠岸,在此停留休息。孙中山一行下榻烟台山下的克立顿饭店,闻此消息,烟台官、商、军界代表齐聚克立顿饭店,召开欢迎大会。孙中山在发言中说:“中国商业失败,不止烟台一埠,凡属通商口岸,利权外溢,到处皆然。为今之计,欲商业兴旺,必从制造业下手,如本埠之张裕公司,其工业不亚于法国工厂,将来必可获利;又是如玻璃公司亦然,张君以一人之力而能成此伟业,宜互相提携,力求进步,不但烟台为北洋之一大繁盛商埠,即富强之基础,亦于是乎在。”话语间流露着忧国忧民的情思。
会后,孙中山与烟台官商各界在克立顿饭店合影。该饭店(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烟台朝阳街北端)也因临时大总统下榻而名气大增。8月21日孙中山兴致勃勃地前往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参观,对公司的生产情况大加赞赏。他品尝了张裕葡萄酒后,题赠“品重醴泉”,以示鼓励。
济南之行有虚惊
9月27日,孙中山乘火车由北京返回,途经济南稍做停留。山东省议会与各界群众得知孙中山要来济南,便组织了近百人前往车站迎接。但孙中山已随下车的乘客自行出站,雇黄包车进城了。随后,孙中山应邀在省议会大厅(原址位于大明湖南岸,现已拆除)对议员、教育界人士及学生代表讲演。议会大厅为仿英国议会大厦格局,穹窿圆顶,里面分上下两层,座席则为木制连椅,场内早已是座无虚席,听众热烈鼓掌欢呼孙中山的到来。讲演中鸦雀无声,大家都屏息凝神,细听孙中山先生的要旨宏论,孙中山的演讲不时被阵阵热烈的掌声打断。
中间休息时,孙中山径自走下讲台,与前排学生握手谈话。而二楼后排的听众,急欲一睹先生风采,却碍于前排挡住视线,竟踏在连椅靠背的横板上,尽力前伸张望。突然一声爆响,全场立时大惊,以为有炸弹爆炸,并疑是刺客所为,楼上楼下一时引起混乱,惟孙中山先生平静如故,他镇定地挥手让大家坐下,场内很快恢复了平静。事后了解,原来是有人把连椅的背板踏断了,以致发出如爆裂般的巨响。孙中山先生继续完成了他的讲演。大家一致赞扬孙中山先生胆识过人,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度。
青岛之行有交锋
孙中山由济南乘火车去青岛,借此考察中国铁路发展情况。消息传来,青岛万众欢腾,扎戏台、做彩旗、糊灯笼、贴标语,热烈欢迎革命先行者。而德国驻青岛总督麦尔·瓦德对日益高涨的民主革命形势惶恐不安。他害怕孙中山的到来会在青岛引发翻江倒海的革命浪潮。麦尔·瓦德一面阻止民众的欢迎准备活动,一面公开声称孙中山是不受欢迎的人。此举激怒了青岛商界、学界、文化界、宗教界,齐燕会馆、三江会馆、广东会馆、青岛总商会等组织,上万人连续几日包围总督府进行抗议,德国总督的态度更加坚定了孙中山考察青岛的决心。见识过欧洲革命风暴的麦尔·瓦德畏惧中国民众的抗议活动和孙中山的巨大声威,只好妥协了,并准备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欢迎活动的主会场设在芝罘路的三江会馆,大戏楼整修一新,主席台的座位按各方代表人数分配。闻讯要在三江会馆盛宴招待孙中山先生,许多商家都送来鱼、肉、虾、蛋和蔬菜。9月28日,秋高气爽,阳光普照,彩旗猎猎。上午10点,孙中山抵达青岛。火车站广场上人山人海,锣鼓响起来了,秧歌扭起来了,狮子舞起来了,欢乐的人们排着长队,准备一睹大总统的风采。德国总督的仪仗队列队在客运站的出口,鲜红的地毯从出站口一直铺到广场中央。当孙中山神采奕奕地走出火车站大厅时,掌声如潮,歌声如海,德国总督麦尔·瓦德站在欢迎队伍的最前列,他抢前一步说:“大总统阁下,我代表青岛的军民欢迎您,请接受我最诚挚的问候!”在握手拥抱之后,孙中山谢绝了德国总督麦尔·瓦德的专车和准备的宴会,并指出中华民国不承认德意志帝国用大炮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说完便坐上了三江会馆会长周馥准备的汽车来到了三江会馆,在鞭炮声和欢呼声中,孙中山走上了大戏楼的主席台。孙中山在答谢词中谴责了德国占领当局在青岛的殖民行径,号召青岛人民英勇斗争。在谈到中华民国未来展望时,他着重提出将修筑20万公里铁路的计划。在群情激昂、酒兴正酣之际,广东会馆会长古成章先生起身提议:“我们中国千百年的封建统治被推翻,国家实现了民主共和。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就在面前为我们指点迷津,设计未来。”在他的提议下,在场的人们起立举杯,整个青岛一时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崂山之巅壮胸襟
9月30日,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此时,在崂山的登山路上,山东同盟会的领导人徐镜心、刘冠三等陪着孙中山往山上攀登,他们边走边聊,一直爬到了崂山之巅。面对大好景色,大家都感到心逸神飞,孙中山心头一动,指着眼前的景物笑道:“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今天总算尝到了作为一个自由民的滋味了。几十年来,我长期在国外漂泊,经常梦见祖国的河山,醒来后总是思念不已。今天,亲眼看到了我们祖国的壮丽河山,我才知道,它比我的梦境还要美丽得多哩。但愿废除专制后,大家都来致力于民生建设,使人民都能永享和平与安乐。”
徐镜心来到孙中山身旁,轻声问道:“先生,您的意见,我党在目前这种政治局面下,究竟应采取何种方略为好?”孙中山沉吟了一会儿说:“我个人的意见,在目前局面下我们党只能转为在野党,深入到实业界和各界民众中去,注重民生,培养人才,壮大组织,掌握舆论,监督政府。需要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然后通过选举,取得组阁之权,以达到建成真正三民主义社会之目的。”
刘冠三接着说:“先生提出了一个宏伟的实业救国计划,令我们大家备感兴奋,但是我觉得有一些方面不太实际,比如用10年时间修筑20万公里铁路,是不是理想太高了?”孙中山马上反驳道:“此亦并非空言。以两年募齐资金,两年测量线路,有五六年工夫,可以全路告成,并非大言夸众。当然,今欲急求发达,则不得不持开放主义,利用外资,利用外人。但求主权不丧失,无论何国包修,皆未尝不可。”
说完这段话后,大家专心欣赏起崂山的秀丽风光。金秋的阳光照耀着崂山的层层峰壑,重重青山、团团绿树、簇簇鲜花,被阳光一照,变得飞金滴翠。孙中山深情地叹道:“这儿的风景真是太美丽了,我真有点舍不得离开这里。”与孙中山同行的魏宸祖指着远处的海面,惊奇地喊道:“看!那是什么?”此时,遥远的海天交融之处,映现出一幅巨大的变幻莫测的图象,时而是一座城市,房屋林立,人来人往,一片繁荣;时而又成了一幅农村的丰收景象,稻菽千层浪,麦穗随风扬。徐镜心感叹道:“多么壮丽的海市蜃楼啊,太难得一见了。”孙中山兴奋地说:“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中华民国啊!”
历史事实证明,孙中山先生当时的实业救国理想还只能是一个美好的理想,但是通过他到山东的视察,却使山东出现了兴办工商业的高潮,至1915年,全国共有注册工厂19321个,使用动力的仅478个,而此时山东已有工厂936个,有121个使用了动力,居全国第二位。
(新闻网网友:齐鲁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