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坚持‘双稳健’的总体政策取向,重点防止通货紧缩”。昨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这样论述。此外,对于如何减少巨额的贸易顺差,报告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方案,即“升值不如加薪”。
这是该研究院对2006年及“十一五”初期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的判断。而在报告“考验中国经济的难
题”这一章节中,对通缩的论述占了近一半的篇幅。国家发改委研究院认为,通过提高劳动力工资来提高国内出口商品的成本,同时理顺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对国际市场来说,加薪和人民币升值的后果可能是一样的。而对国内市场而言,加薪可以明显地提高外贸企业劳动者的薪酬水平,进而拉动一些消费,同时迫使出口企业优胜劣汰。相反,如果用升值来解决贸易顺差,倒有可能不断助长人民币升值预期,陷入一个不良的升值循环。
按照一般的解释,通货紧缩源自生产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表现为企业的利润减少、个人预期收入降低、宏观经济悲观衰退、价格下降、币值上升和金融秩序混乱等。严重的通缩可以造成经济危机,最典型的是1929年至1933年的全球经济萧条。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警惕通缩的呼声日高。
报道称,国家发改委研究院的报告承认,从中期经济运行来看,中国经济面临着较明显的通缩压力,并指出这主要是因为总供给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总需求的增长速度。去年10月份的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在持续3年的增长之后,第一次由正转负。报告称这意味深长,是可能出现通缩的最早信号。
另一方面,金融运行存在内在的收缩趋势,也是一个通缩的信号。报告指出,货币供应的关键指标狭义货币M1的增长大幅回落,目前不到13%,显示货币需求增长偏低,难以支撑物价回升,同时贷款增长持续处于13%至14%之间的相对低位。
报告建议适当提高货币供应量M1的增速,使其达到15%的水平,这与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的表态暗合。央行上周公布今年的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将M1的增长目标提高到了14%。(李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