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9岁了,上小学四年级。“这孩子从小就不听话,让他向东他偏要去西,特叛逆!学习自然是一塌糊涂。”但毕先生说,他特别爱自己的儿子,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尽管工作非常忙,但几乎每天晚上都辅导孩子的作业,“从一年级起,每天陪到九十点是经常的事”。这期间,毕先生免不掉对这个“蠢笨的孩子
”动粗。“打还不正经学呢,不打怎么能行?!”这是他的逻辑。 “上来那一阵儿,我真恨 不得掐死他!”毕先生说。而且,在孩子违反了自己的意愿或不能让自己满意时,他真就掐孩子的脖子,而且还不止一次。“有几次,孩子都翻了白眼,我放手后好半天才缓过气来。……要不是我及时反应过来,真就有可能把他给掐死了。我每次我都恨后悔,甚至抱着孩子大哭。但是那一阵儿上来,我就顾不了许多了。” “你也用这种方法掐过妻子吧?”心理医生问。 “你怎么知道?”毕先生惊讶,但话题马上转换:“我不想提她,我和她已经没有关系了。我和儿子说,‘你妈已经死了。’”无论怎么问,毕先生对孩子母亲再也不想谈。无奈之下,心理医生开始挖掘他的童年经历——一般认为,一个人成年后的行为和儿少期的特殊经历有着某种关联。 毕先生的眼泪流下来了。他说自己生长在一个缺少爱的家庭当中,从记忆起就是父亲打母亲,或者是父母对打。他说,正因为自己缺少爱,才希望把自己的爱全部给儿子。 婚姻咨询专家点评 有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家庭暴力或对儿童的虐待都有着原生家庭(施暴者从小生活的家庭)的影子,暴力倾向学习和强化的结果。在家庭中缺少爱的孩子,为了获得本该属于自己的爱,他(她)会极力去认同父母———在孩子的潜意识里,效法父母是博得父母喜欢的最佳方式!结果,就是将父母的行为方式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毕先生说,儿子“打死也不告饶”这一点简直就是当年的自己。 对毕先生的咨询进行了12次,他始终不提妻子和婚姻。但对其成长经历的分析足以使其领悟并尝试着“修通”。这是在心理医生帮助下跨出的重要一步。李克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