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政协委员谈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健康水平
毋庸置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等问题。精神文化生活、健康水平是社会发展的标志,生活质量的刻度,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健康水平也会促进社会和
谐发展。 近年来,我市在文化设施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基本形成了大文化设施格局,市文化局纪委书记华山青委员说。如果说帆船之都、音乐之岛、影视之城三大文化品牌正在扮靓岛城文化的天空,那么青岛大剧院、现代艺术中心、凤凰岛影视基地、人民会堂等具有国际水准的现代化专业文化艺术展示区,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创作出的一批体现民族精神具有时代风尚和青岛城市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青岛国际啤酒节、“扬帆青岛”奥林匹克文化节、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等特色文化活动就是天空中的彩云。面对我市文化事业的发展,市文联一级作家刘学江委员建议,完善文化格局,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是我市文化事业发展的当前要务,还应加快城市文化品牌创建进程,提高我市综合影响力。
在本次政协会上,委员对文化产业发展也纷纷建言献策。市博物馆副馆长石建民委员建议,把啤酒城建成一个常设的、可供外地游人和本地市民经常光顾的文化景点,啤酒城内增设酒吧区,面向世界各大知名酒吧招商,以此扩大啤酒城的知名度。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画家刘世骏委员说,我市很多的非物质文化如方言正在逐渐消失,而非物质文化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和记录,他建议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予以保护。
面对“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顽疾,委员们建议,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市中心医院院长魏仁敏委员说,投入不足是导致这一社会难题的重要原因,我市卫生投入占全市财政支出由1999年的2.2%下降至2004年的1.66%,并且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较落后。魏仁敏委员说,目前医疗服务业存在价格倒挂现象,使得公立医院做一些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而充足的投入有利于切断公立医疗机构的逐利环节,可以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政府承担更多比例的看病费用,则可以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现象。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也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径。青岛大学副校长王大文委员说,综合性大医院可以医治大病、难病,而小病则应放在社会医疗机构解决,而目前全市约有60%的社区医疗机构呈现亏损,使得社区医疗机构难以有长远的发展,人们更多地挤向大医院看病,形成某种程度上的“马太效应”,致使“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这种形势下,抓好大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建设显得更为重要。本报记者刘淼